科学·经济·社会

  • 改变甘肃落后面貌的基本思路

    贾志杰;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些年,甘肃的政治、经济形势一直很好,是建国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经济有较快发展,落后面貌有一定改变,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同先进省区相比,我们的差距还较大,条件差、基础薄、贫困面较大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扭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这是解放后甘肃历届政府为之尽心尽力而奋斗的目标。许多老同志为之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广大干部和群众付出了辛勤劳动。经过多年摸索,特别是这些年改革、开放、搞活的实践,我们对甘肃省情的认识比较全面了,对甘肃经济发展规律性的认识比较深刻了,改变甘肃贫困面貌的思想也比较清晰了。

    1988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贯彻十三大精神 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 构想与实践

    胡之德;

    <正>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共和国的现代化,都有赖于人才的崛起和科技进步。党的十三大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因此,如何贯彻十三大精神,加快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无疑是摆在高等学校办学者和教育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1988年01期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甘肃省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魏武峰;

    <正> 甘肃社会、经济、科技的总体发展战略甘肃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要根据甘肃的省情,从实际出发制订。甘肃的省情,我认为可以叫做“六多六少”:土地多,收入少;矿藏多,开发少;企业多,收益少;能源多,供电少;研究多,应用少;名胜多,观光少。土地多,收入少。甘肃的地域辽阔,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4.7%,居全国第7位。全省人均占有土地面积34亩。省内地形复杂,缺雨,温差较大。加上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生产发展缓

    1988年01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深化改革与科技进步

    尹霖初;

    <正> 赵紫阳总书记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同时强调,在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第二步奋斗目标时,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他还说,必须加快改革,形成科技同经济密切结合的机制。赵紫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经济振兴,一靠改革,二靠科技。深化改革与科技进步都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有千条道理,对

    1988年01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论西北地区城乡工业的发展——对陕西乡村工业考察的思考

    庄志毅;

    <正> (一)在建国后的三十年间,由于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两大部门基本上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内部自我循环,因而城市与农村的差异未见有明显缩小的趋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是极缓慢的(见表—1),至今仍有80%左右的人口被禁锢在农村产业之中。这补情况严重地滞缓了我国由农业——工业国,经过工业——农业国,进而成为现代工业国家的进程。从六十年代中开始发端的乡村工业(社队工业),向人们呈现了一条实现农村工业化的新路径。以乡村工业发达的江苏省为例:1984年,江苏全省工业产值增长13.5%,其中乡村工业产值增长超过23%,达二百亿元。江苏省经济结构在乡村工业发展中亦起了重大变化,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70%左右。

    1988年01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试论增长极理论在黄土高原经济落后地区的运用

    李俊;

    <正> 黄土高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多年来,这一地区却长期患着生态环境恶化和经济贫困落后的两大病疾,被人们叹为“富饶的贫困区”。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速,同落后地区的经济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因此,黄土高原经济落后地区旨在振兴区域经济、缩短同发达地区差距的经济发展迫在眉睫,从而也就提出了落后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我们认为,近二十多年

    1988年01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大别山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

    李光柏;

    <正> 大别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劳力充足,交通便利,尤其是诸多名城(武汉、黄石、九江、合肥、开封等)环绕大别山,是开发大别山区强大的经济、技术、人才后盾。大别山区还与长江流域经济协作区毗连,既能货畅其流,又能互通有无,有十分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大别山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具有优良的条件和重大的意义。1986年春,在中央的关怀和领导下,我们结合在罗田县开展以科技扶贫为突破口的

    1988年0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我国软科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陈益升;

    <正> (一)软科学是与硬科学相对应的一类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的总称.软科学的基本涵义,一般可以概括为: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哲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考察各种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研究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战略、预测、规划、政策、管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形成有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软科学研究,始萌于二十世纪初期.可以认为,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罗的“科学管理”研究,以及三十年代美国学者默顿、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等人的“科学——社会”研究,是早期软科学研究及

    1988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技术进步与内蒙古国民经济增长

    阿岩;沙汝拉;章德康;

    <正> 在内蒙古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过程中,经济的增长主要不是来自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而是来自资金、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投入.经济计划的注意力也主要集中在生产资源——劳动力、资金、自然资源的配置和开发方面,并由此而建立了一整套的经济计划管理体制.在国民经济计划过程中,技术进步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还比较弱,生产发展属于消耗性的。国民经济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粗放的发展阶段。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要在未来十五年中把经济增长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轨道上

    1988年0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社会经济决策中的气候因素

    李连方;

    <正> 气候既是一种自然资源,又可以说是一个自然环境因素。这个因素在决策中起着极其主要的作用.不仅古今中外因天时的利弊导致战争成败的事例举不胜举,而且,事实上大至国家战略计划,小至商品转运,乃至个人外出旅行、在家晾晒衣服等等无不受气候的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气象科学技术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基本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带战略性质的气候资源利用;二是带“保障”性质的各种时间尺度的天气展望。二者统称为气候这一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一、带战略性质的气候资源利用

    1988年0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强化环境提高引进的层次水平

    隋广军;

    <正>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技术进步与参加国际竞争的迫切性日益加强。在今后引进工作中,必须把以设备引进为主的作法转变到以引进技术为主上来。引进机械设备与引进先进技术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引进技术一般是指软件技术的引进及吸收,而引进设备一般指的是硬件成品的进口。较长时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引进了若干项目,但是引进的项目中机械设备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中成套设备的进口又占了较大的份额,与之相比,软技术的吸收所占比重很小。从引进的近期收益来看,引进机械设备,尤其

    1988年01期 45-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关于我国宏观控制理论研究的若干探索

    李东;

    <正> 宏观控制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在宏观控制理论研究上一些基本而重要的问题人们尚未澄清。这既是现有某些理论分析的缺陷,也成为今后人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有效探讨的障碍,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有关宏观控制理论的概述、分析框架、研究方法进行讨论,一、什么是宏观控制问题控制论认为,控制作为一种行为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系统当中,这个系统是由控制器、被控对象、测量元件三部分组成。控制器不断产生控制信息并以此作用于被控对象;被控对象由此行动(不一定与

    1988年01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泛论领导干部潜态能力考察

    延涛;

    <正> (一)领导干部自有特定的能力素质要求。从一般意义上讲,在他走上领导岗位前后,其能力的基础素质应以一贯之,而非前后判若两样。纵有貌似贤能者实则非之,状如愚庸者实则是之,然毕竞属个别与偶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此诚不必怪。但是,对于干部,有无权位还是有质的区别。权位并不能给人以能力,然而却能给人以大展其潜态能力和提高原有能力的条件.因为有无适宜的“用武之地”毕竟是大不一样的.有,则潜力变能力;无,则设之形同浪费.关于领导干部的能力及其要素构成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似不必过于强求一律,还是继续探索、研究、“争吵”为

    1988年01期 51-5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科研工作的定量评价和奖励

    赵怀让;

    <正> 目前科研管理的改革刚刚开始,加上科研活动特有的内在规律和经济特点,如科学研究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效益的滞后性、效果的社会性、投资的风险性等,如何对科研单位进行经济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本文想通过对科研单位科研工作的定量评价,探讨如何奖励科研员人,用工资、奖金这些经济杠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单位的投资效益。要对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进行定量评价,首先必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如图1所示.

    1988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关于当前土地投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张昌和;

    <正> 由于经济、政治、政策等诸种矛盾关系的共同作用,导致对土地的物质、劳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潜在威协,因而提出集中各方面力量,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即集诸方之力,置新沃之土,就显得刻不容缓.(一)大同县粮食生产近二年由“洪峰”跌入“低谷”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全县从1979年起粮食生产逐年增长,到1984年产粮9,000万公斤,售粮4,050万公斤.达到历史上产、售粮的“洪峰”期,而去年产、售粮仅为3,837万公斤和1,000万公斤,是近14年的最低值.粮食生产形势急转直下的原因何在?连年的干

    1988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初探

    朱建军;王小群;

    <正> 一、经济学的启示商品经济的运动过程向我们显示,当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时,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就得不到平均利润。于是追求利润的竞争会迫使一部分资源流出该部门,减少生产量,最终使该种商品的供求趋于相等,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而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给,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时,该部门的企业便得到大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这时竞争会迫使一部分资源流入该部门,增加生产供应量,最终使该种商品的供求趋于相等,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可见,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和一致,通过商品供求的波动,市场可以按照社会需要来调节资源在各个部门中的分配比例,使各个部门的供求趋于相等,从而使物资

    1988年01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窗口 动力 腾飞

    在党的十三大路线指引下,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全面改革的新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刊物在研究科学、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促进边远落后地区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广大读者和作者不断给予了真诚的关怀和支持,现摘辑选登一部分,为进一步办好1988年的《科学·经济·社会》共同努力!

    1988年01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