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 迈向德智合一的社会——对五四的反思

    胡国亨

    五四在解决当时的客观环境问题 ,无论是救亡或启蒙方面 ,都有非凡的成绩。但是由于五四学人学思不足 ,既不能准确把握西方文化 ,又无法摆脱中国传统的思想方式 ,因此在本质上仍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产物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强调 ,中国的现代化应以迈向德智合一的社会为目标 ,以真正达到富强之路

    1999年04期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2 ]
  • 继承五四,超越五四——新批判主义宣言

    邓晓芒

    本文批评了新保守主义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强调新批判主义既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自我忏悔精神 ,又要超越五四背后的民粹主义、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相分裂和缺乏终极关怀的实用理性的局限。新批判主义是五四精神的彻底化 ,排除了五四知识分子的焦虑和浮躁情绪 ,而更加冷静和理性化。

    1999年04期 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8 ]
  • “五四话语”之反省的再反省——当代大陆思潮与顾昕的《中国启蒙的历史图景》

    黄克武

    本文作者是对顾昕《中国启蒙的历史图景》一书的评价。文章认为 ,该书对大陆学术界“五四话语”的描述和分析 ,有相当深刻的见解 ,对大陆学术思潮背后的思想预设也有很具说服力的分析。但由于作者过于生硬地区分了学术与意识形态 ,因而在对“五四话语”的评估上 ,亦存在一定的缺失。

    1999年04期 23-2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从历史宝藏中飞传来的文化讯息 《南山文雁》创刊理念

    1999年04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进步、理性与风险——访胡国亨先生

    黄少华

    胡国亨 (Henry K.H.Woo) ,香港经济学社及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主席、国际经济方法学会创办人 ,兰州大学客座教授。著有 What's Wrong with Formalization in Economics?— An Episte-mological (1986 )、 Effective Reform for China— An agenda (1991)、《独共南山守中国——戳破西方文化优越的神话》 (1995)、《法人的统治——迈向以公司为本的经济学》 (1998)、《独钓寒江雪》 (1999)等有关经济学、文化学、教育学及哲学的著作十余种。

    1999年04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 大孔子学说与第三种道路

    杨云飞

    《独共南山守中国》一书提出的平面文化比较架构 ,实现了文化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作者据此提出的“大孔子学说”,虽然在理论尺度上存在着不一致 ,但仍有其重大的理论价值。文章针对国内学者对“大孔子学说”的批评 ,指出“大孔子学说”的实质是第三种道路。

    1999年04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尼采与海德格尔

    关少棠

    本文认为 ,尼采和海德格尔关注的中心问题 ,都是欧洲的虚无主义。文章通过对尼采和海德格尔思想的分析 ,阐述了 2 0世纪西方哲学从形上学到本体论转向的实质和意义。

    1999年04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1 ]
  • 梁漱溟: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中国问题及哲学

    金尚理

    从文化学及比较文化学的角度 ,梁漱溟先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特殊现象归因于中国社会的伦理性质 ,继而把中国社会的伦理性质归因于由理性早启而导致的好折中调和的人生意欲。他对中国社会的伦理性质及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所作的分析 ,充分表现出他准确的洞察力及独到的见解。其学术兴趣与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紧密相关 ,今虽世易时移 ,但研究中西文化之冲突与融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感依然存在。

    1999年04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 理学教育思想的发展与佛学关系探析

    张学强,于全敬

    理学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高峰 ,它体系完备 ,论证严密 ,思辨水平非常高 ,是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发展。理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理学家对佛学的激烈批判是理学教育思想保持其儒学属性的重要前提 ,同时 ,理学家对佛学的大力吸收又是理学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9年04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8 ]
  • 自然:天道与人道

    陈碧金

    本文认为 ,直观比照追问、不作形式化陈述、以类比替代证明、诗化和格言化的语言 ,是《道德经》言说的基本特征。文章分析阐述了老子有关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模式的思想。

    1999年04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文化生命与文化交流

    韩学本

    文化是复杂的社会精神实存 ,有类似有机体的生命。文化生命的延伸 ,除自身固有的生命活力外 ,全仗交流弘扬来实现。其交流渠道主要有三 ,即天为桥、地为桥、人为桥 ;其中尤以人桥为本、为主。

    1999年04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9 ]
  • 文化的相对性与普遍性

    侯传文

    本文简要地勾勒和评价了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普遍主义 ,并从文化的动态性、多重性、目的性和实践性等视角 ,分析说明了文化的相对性与普遍性特征

    1999年04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1 ]
  • 文化传统的价值

    张磊

    本文对文化传统的价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认为文化传统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源并为民族定性 ,传递着贯通古今的普遍性内容 ,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土壤和根基。

    1999年04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关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

    杨濛,惠州鸿

    本文分析了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认为引起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而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全球公有制的建立即共产主义的实现。

    1999年04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8 ]
  • 西方国家刺激有效需求的政策体系及借鉴

    李兴江,姜珍

    通货紧缩 ,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是我国乃至世界性的难题。对此 ,西方国家制定了刺激有效需求的宏观政策体系 ,他们的政策措施有效地刺激了国家的经济增长 ,对拉动总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 ,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1999年04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 研产集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何红彬

    研产集团在缩短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降低科技交易费用、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推动科研及教育事业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为保证研产集团作用的发挥 ,必须建立合理的机制。

    1999年04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技术进步政策扶持机制初探

    廉李章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技术比较落后 ,对此应实施产业技术跨越模式 ,制定若干政策 ,加快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技术进步。

    1999年04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