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学军;胡炜童;
本文首先采用产业关联基准对甘肃省工业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初步选取,然后引入比较优势、生产率、收入弹性和环境等多个基准,再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一步细化分析,从而最终选择和确定甘肃省需要加快培育和壮大的工业特色优势产业。
2010年01期 v.28;No.118 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7 ] - 王怀诗;赵勇;
信息审计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作为信息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和关键分析工具,信息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管理战略,从而深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中,信息审计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本文试图通过阐述信息审计的概念、特点,尤其是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审计存在的问题,探寻甘肃省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审计的工作措施。
2010年01期 v.28;No.118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张海钟;赵文进;
本文的目的:以甘肃省为例,探讨不同区域居民的人际信任状态。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12个市域成人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人际信任量表(TS)进行测量。结果:被调查者的各背景变量在人际信任的可预测性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但在性别与家庭来源这两个变量上存在交互作用(F=7.122,P<0.01),男性农村居民在可预测性的平均得分上高于男性城市居民,女性城市居民在可预测性的平均得分上高于女性农村居民;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性别、家庭来源等变量上的可预测性、可依靠性和依赖性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地区之间在可预测性、可依靠性和依赖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这种差异在各地区之间的表现各不相同。结论:区域文化变量是影响人际和谐的重要因素。
2010年01期 v.28;No.11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1 ] - 何邕健;刘同德;
本文首先指出对高原地区土地资源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的意义。以青海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反映青海省土地资源结构的三个影响因子,分别为城乡发展用地因子、未利用土地因子和水利设施用地因子;利用聚类分析法总结出三个因子在青海省的空间分布特征;以三个因子为自变量与青海省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出高原地区土地资源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定量影响规律,并就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2010年01期 v.28;No.118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6 ] - 杨东;
长期以来由于乡村民众自我认同的缺失,致使乡村社会一直处在那种波澜不惊的既往秩序之中。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社会却是另一番景象,个中缘由既有当初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是边区民众自我意识认知的转变与升华的结果。边区开展以"吴满有运动"为代表的劳动英雄奖励大会,不仅塑造了乡村民众的自我意识认知,而且使得这种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而这种自我意识的转变与升华,又从根本上促成了民众生活方式的觉醒与嬗变。
2010年01期 v.28;No.11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1 ] - 黄庆华;牛飞亮;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快速发展。部分学者认为本区域上市公司是西部经济的精华,它们的经营业绩决定了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通过选取西北地区90家上市公司2009年的多项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超过95%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都很一般。这一现象值得引起中央和西部地区政府的关注,并采取措施推动西部上市公司提高经济绩效。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推动作用目前市场尚无法完全替代。
2010年01期 v.28;No.118 26-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7 ]
- 陈立泰;刘万明;
金融自由化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全球金融变革的主题,也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尤其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升级演变而成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表明,在金融自由化和推进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和改善金融监管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运行至关重要。金融监管和金融自由化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本文重点论述了自由化背景下全球金融监管在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体制、监管机制、监管方法和监管模式等六个方面的重要发展趋势,阐述了这些发展趋势对未来我国金融监管变革的启示。
2010年01期 v.28;No.118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2 ] - 赵涛;周志刚;
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3—2007年的经济系统中物质的输入输出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利用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高投入、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物质投入来自本地化石燃料的开采,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工业生产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物质投入,才是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2010年01期 v.28;No.118 38-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2 ] - 郭荣朝;郭方;李华丽;李军甫;
山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论文深入分析了思维转变、体制改革、政策调控、技术创新、投资优化、财政扶持、转型基金设立、人力资源开发、空间布局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山区资源型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最后的结论为:思维转变是前提,技术创新是关键,政策、体制、财政投资是保障,人力资源开发是根本,空间布局调整、生态环境保护是基础。只有同时处理好上述诸方面的关系,才能使山区资源型经济及时转型,实现山区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0年01期 v.28;No.11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廉李章;
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重大实践。本文试图立足国情和路情,基于铁路发展和改革的本土化理论,揭示和阐释这一实践蕴含的多方面经济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实施既是中央政府实现既定战略的应急安排,又出自增强西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的长远考虑;其经济技术优势放大了区域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大通道效应;西北强公益性类型区铁路跨越式发展同样依赖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
2010年01期 v.28;No.118 45-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1 ] - 毛加强;王紫薇;
高新技术企业要抵御国际经济风险,必须在全球价值链上不断升级。陕西高新技术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表现为嵌入层次低、生产者驱动型兼带购买者驱动型的驱动力、兼有领导型和模块型治理模式等方面的特性。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按照产品升级与工艺升级到本链条之内的功能升级再到链条升级的路径发展。在升级过程中,需要企业、政府和服务支撑体系形成合力。
2010年01期 v.28;No.118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 - 薛菁;
复杂的税制推动税收遵从成本的增加,税收遵从成本的存在又影响了税制的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税制的最优复杂水平不断下降。面对着日益复杂的税制和巨额的税收遵从成本,简化税制成为现实的选择,在各国学者和各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有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建议与做法。
2010年01期 v.28;No.11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9 ] - 朱云章;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文章通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分析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的扩大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存在简单的扩大或缩小的关系,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要随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成功实现城乡迁移的劳动力规模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等变量的变化而改变。
2010年01期 v.28;No.118 58-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0 ] - 王丽娜;
本文对比美、日、中三国家族企业继任方式,并从治理结构的视角分析影响家族企业继任方式的因素。根据本文的研究,选择何种继任并不取决于家族企业的意愿,而是由企业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机制所决定。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市场监督机制是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必要条件。不能简单地将"富不过三代"归咎于"子承父业"的继任方式。
2010年01期 v.28;No.118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9 ] - 田淑萍;
委托代理双方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和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客观基础,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败德行为是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主观原因。因此,会计信息最低质量保证金及供给临界点机制的形成是治理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有效途径。
2010年01期 v.28;No.118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9 ] - 田珍;应瑞瑶;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和最关键的动力源,而国内经济增长过于依靠出口拉动和外资,如何激活居民的消费需求、加快居民的消费升级意义重大。论文基于消费者有限理性的基本假设,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前景理论研究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扩大居民消费的当务之急是稳定价格、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10年01期 v.28;No.118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1 ]
- 张海燕;
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发展具有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城乡商品市场一体化、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意义。但在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建设中,存在着城乡交易效率和消费差异巨大,缺乏有效规划和规范管理以及市场集群和产业集群联动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政府指导、大力发展流通及相关行业、加强区域合作、实施商品市场集群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建议。
2010年01期 v.28;No.118 74-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4 ] - 邓学衷;蔡萍;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增加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经营风险,引起了企业财务关系和价值创造模式的变革。社会责任成本和股东利益范式的财务治理使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意义未能得到积极的肯定。以社会责任为基础的财务治理可以从制度层面解决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长期激励,促进企业价值的持续创造。
2010年01期 v.28;No.118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9 ] - 唐国建;
作为一种生存资源,海洋与土地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海洋渔村与土地型村庄在相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其社会变迁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牛庄的实践经验表明,将海洋等同于土地而参照土地型村庄的模式所进行的改革,使得村民对海洋资源的"有限所有"明确化,从而加剧了村民之间的社会分化。和谐海洋渔村的建设应该基于海洋资源的特点进行。
2010年01期 v.28;No.118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6 ] - 杨晓龙;
本文通过对烟台城乡老人的实地调查,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胶东地区城乡老年人对医疗保障的满意度。问题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对城乡老年人医疗保障的满意度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绝大多数老人对当前的医疗保障不表示满意,尤其是城市老年人。第二,医疗服务费用过快的增长速度和相对剥夺感使得城市老年人对医保不满的程度远远高于农村。第三,在城镇,经过十年的推广,医疗保险覆盖率还是不高;在乡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和报销比例过低。
2010年01期 v.28;No.118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52 ] - 丁敏;
社会企业是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社会创新紧密结合的组织类型和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管理大师德鲁克曾预言,这种组织有可能成为后资本主义时代发达经济体中真正的"增长部门"。在中国,社会企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社会各界对社会企业的研究还大多限于从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方向来研究。我们应该将社会企业与企业运作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研究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与演进机理,以期更好地创建社会企业,给社会、企业、环境带来更大的价值。
2010年01期 v.28;No.118 94-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93 ] - 刘小年;
技术是什么作为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将技术界定为人类社会互动的一种生存现象,可以发现在共时性层面技术作为中介、装置与生活的三种生态。由此,一方面可望统一技术本体论上的实体论、工具论与社会批判论;另一方面,从历时性考察,也可以得到一种社会发展的技术政治学解释。
2010年01期 v.28;No.118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1 ] - 周爱保;赵鑫;
过度自信是个体过高估计自身判断精确度的一种认知偏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变量作为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之一,对过度自信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外向性对过度自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恋型人格与过度自信有关,而抑郁型人格与不自信有关。另外,其他的一些人格特质也被证明与过度自信有关。"大七"人格与过度自信的关系以及人格特质与过高定位之间的关系将会成为以后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2010年01期 v.28;No.118 102-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1 ]
- 钱兆华;高文芳;
西方近代科学诞生于文艺复兴后的16世纪,发源地是意大利,奠基者是哥白尼、达.芬奇、培根、伽利略等人。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及其在此后的迅猛发展有其文化方面的必然性,这些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古希腊深厚的自然哲学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中被弘扬的人文主义精神,西方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思想所导致的实验方法的诞生及其普遍运用,基督教鼓励信徒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传统。
2010年01期 v.28;No.118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2 ] - 郑晓松;
启蒙运动发韧于17世纪末的英国,牛顿力学革命作为英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18世纪的时代精神,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基础。为了批判宗教、政治和形而上学,法国启蒙运动把牛顿的方法移植到人文社会领域,同时也导致了对牛顿思想的误读。
2010年01期 v.28;No.118 110-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8 ] - 周恩荣;
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康德发现,普通人类的理性能够在日常行为中找到规定他"应该做什么"的根据或法则,康德将其称为普通理性的道德知识。在这一分析中,康德全面分析了行为与义务、爱好的关系,并指出一个普遍必然的道德的行为,不可能同时出于义务和出于爱好。并且当一个义务要求的行为出于义务,该行为即具有道德价值。
2010年01期 v.28;No.118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0 ] - 高旭红;王俊拴;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创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尽管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的星火燎原实践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其首创性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宝库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仍然熠熠生辉。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了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伟大实践;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成果的重要组成,是人类政治文明宝库中的奇葩;具有现代化取向的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源头活水。
2010年01期 v.28;No.118 118-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4 ] - 王欣瑞;
社会、文化现代化是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除经济、政治问题外,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重点对乡村社会和文化变革进行了探索,其落脚点即在"组织"和"人"的现代化上。乡村社会组织重建和农民全方位素质的提高是乡村现代化的前提。革除旧有的缺乏集体生活的弊病,建设崭新的具有现代性质的团体组织,提高农民素质,通过教育让农民的观念、知识、能力和思维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已成为民国乡村建设者的共识。社会、文化现代化也是当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对"组织"和"人"的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对当代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2010年01期 v.28;No.118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6 ]
- 刘斌斌;曹陇华;
美国State street bank案之后商业方法专利频繁出世。商业方法专利并不是新兴产物,它的出现不但与美国的重视知识产权政策和战略有关,还与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体系息息相关。尽管美国、日本和中国在商业方法专利的分类上稍有不同,但是,商业方法专利的特征却有其共通性。商业方法专利给世人带来的是专利意识的革命。
2010年01期 v.28;No.118 128-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18 ] - 胡兰玲;
在高房价的背景下,大量信贷资金投放于房地产领域中,这容易导致较大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源于借款人的风险、房地产开发商的风险、银行自身的风险、借款合同引发的风险和抵押物引发的风险。对此,应当从严控制贷款、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等方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2010年01期 v.28;No.11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5 ] - 宋宗宇;狄亚娜;
"小产权房"合法化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在实践上也有重要意义,其关键在于二元土地制度的改良。学界对此有着泾渭分明的两种观点:一是主张集体土地国有化,二是主张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由于集体土地国有化存在理论障碍与实际困难,维持集体土地所有权更具现实性。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上市流通,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2010年01期 v.28;No.118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2 ] - 吕青;
流动妇女进入城市,面临的是城市两性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和收入差距拉大的环境,她们更容易从事职业地位低、收入低和缺乏社会保障的工作,经济地位的边缘化使其发展受阻,也不能为其社会地位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而身份制度、户籍制度与父系制的叠加影响使她们少有发展资源,处于城市与乡村的边缘,陷于争取个人发展和退回传统家庭的两难境地。流动妇女的边缘化与社会制度、文化有关,只有从制度层面上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在实务层面上构建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2010年01期 v.28;No.118 142-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9 ] - 潘云华;
业主的物业管理权常遭侵害的现象,是社会和谐建设的一大障碍。因此,深究物业管理权的本质及其维护机理,于国于民都极为重要。就业主物业管理权的维护现状而言,由于业主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的不健全、政府有效监督的缺位与物业管理服务市场的发育不良,我国业主的物业管理权利及其牵连的人格权等人身权受尽了"折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完善业主大会的民主制度与内在的权力制衡机制,以鼓励业主踊跃并有序保护物业管理权利;强化政府对物业管理服务市场的建设、指导、监督,以促进物业管理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0年01期 v.28;No.118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8 ] - 甘开鹏;
二战后,国际社会才有了明确的难民界定和专门解决难民问题的组织,难民问题也逐渐地受到国际社会和主权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在国际社会日益强调尊重难民人权、保护难民权益的背景下,我国尚无具体的难民法律法规及难民身份认定程序,这显然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法律问题,应当尽快地以国际法为基础,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难民法。
2010年01期 v.28;No.118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60 ] - 郭婧;
随着城市房屋商品化的发展以及机动车的普及,商品房小区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渐渐突出,小区停车位的归属和性质成为重要的法律问题。小区停车位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物权法》对共有权的范围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基于共有权产生的纠纷颇多,特别是小区停车位、车库的纠纷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范围进行梳理,提出处理小区停车位纠纷的原则。
2010年01期 v.28;No.118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9 ] - 何强;孟宪芳;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在创造了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环境等许多领域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全球性问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应积极努力,加强合作,进行全球治理。
2010年01期 v.28;No.118 159-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