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兴江;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通过整理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甘肃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很大,中心地区和河西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推动,河东地区产业结构处于低水平阶段;结合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进行分析发现,各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体比重的变化对整体经济规模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另外,对照全国第三产业的产出弹性看,第三产业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1年03期 v.29;No.12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张小虎;雷兴长;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21世纪中国最紧迫、最有价值的社会现代化战略工程。实施"农民工市民化工程"的价值在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能否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011年03期 v.29;No.12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欧阳彬;戴钢书;
秩序是自然界、社会进程以及思想精神层面中存在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连续性和确定性。重大自然灾害是一场秩序大地震:它动摇和颠覆了灾区的自然秩序、社会秩序与精神秩序。因此,灾后重建不仅仅是物质家园的重建,更重要的是秩序的重建。秩序的重建使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和谐、人与人关系重新协调、人与自我关系重获意义。
2011年03期 v.29;No.12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3 ] - 樊卫宾;王光庆;
甘肃天水及陇东南地区因与陕西关中地区存在着文化相通、产业相似、市场互为、资源互补、交通相连和地缘相接关系,因而经济社会联系极为密切。其中,天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次核心城市,平凉、庆阳和陇南三市为经济区的直接辐射区域。现阶段,天水及陇东南地区在纯市场功能支配、行政边界限制和地方政府追赶发展期望作用下,自发、分散、孤立发展特征较明显,需要通过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引导,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形成有效融合路径,主动选择相应对接措施,以尽快融入陕西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共同实现《规划》对这一经济计划区极化超前发展的战略要求。
2011年03期 v.29;No.124 19-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9 ]
- 尹继志;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已取得长足进展,在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实现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培养商业银行产品定价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放开存贷款利率,将面临利率水平波动、商业银行经营收益变化、中央银行调控手段改进等相关问题。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实施经营收益多元化策略;中央银行则应改革政策调控方式,并加强信贷市场的金融监管。
2011年03期 v.29;No.124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3 ] - 胡俊峰;
江苏海洋产业将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海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与拓展,将对江苏海洋产业发展起到支柱作用。通过区位熵的计算,得出江苏海洋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门类,结合新兴海洋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江苏海洋产业中驱动价值链的主导产业,包括海洋渔业、船舶制造、海洋风能和海水利用等产业。按价值链纵向延伸模式、横向拓宽模式和网络结构模式,对各价值链驱动主导产业的延展与深化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增值角度提出海洋产业价值链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总体效益。
2011年03期 v.29;No.124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0 ] - 艾永梅;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提供是多个参与者博弈的"囚徒困境"。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外勤审计、监管机构的博弈分析,认为仅靠加大对会计造假主体的行政处罚并不能从长期遏制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而应从多方面入手,从制度上缩小造假收益和造假成本之间的差距,重点是加大造假的机会成本。
2011年03期 v.29;No.124 37-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54 ] - 周晓唯;杨露;
物联网可以广泛用于交通控制、取暖控制、食品管理等方面,以传感网、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或信息感知,将会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三次浪潮。本文通过"钻石模型"从六个方面来分析陕西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灰关联度分析理论对全国八省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提出陕西省应从优化生产要素、拉动国内外市场需求、建立创新体系、加强政策保障并促进国际合作方面来提升其竞争力。
2011年03期 v.29;No.124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7 ] - 冯尧;
经济增长理论与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经历了相当长时期的各自独立发展,直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现后,"技术进步"成为二者的结合点,两种理论开始融合发展,涌现出一系列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下探讨最优知识产权制度的文献。本文梳理出两大理论各自的发展脉络,并着重介绍二者的融合发展,认为在质量升级模型中探讨最优知识产权制度的文献还比较缺乏,应是未来理论的发展方向。
2011年03期 v.29;No.124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9 ] - 司汉武;王黎黎;
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以科技创新、生产管理、社会服务和教育培训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大量社会服务业并不制造有形产品,却能提供包括效率、便利、精神享受等在内的效用。社会服务领域的大发展已经造就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就是服务经济。超越劳动价值论,确立劳动-效用相统一的价值论,就能使服务劳动及其价值得到充分的经济学解释。
2011年03期 v.29;No.12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9 ]
- 曾桂林;
张謇和熊希龄是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发展史上两位有着重大贡献的著名慈善家。清末民初,他们所从事的各项慈善活动构成了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向近代嬗变进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比较二人慈善思想与活动,可以发现,张、熊都主张以工代赈,重视积极救济的慈善救助方式;都重视慈善教育,并办有相当规模的慈幼机构;都取得相当实效,赢得社会上的广泛赞誉。当然,由于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也存在着慈善动机、慈善活动范围及影响、慈善资金来源、慈善与宗教关系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异同,恰好说明慈善行为亦可殊途同归,善与人同,并由此折射出近代慈善事业发展进程的多元图景。
2011年03期 v.29;No.124 58-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9 ] - 段兴利;
数字鸿沟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职业、家庭、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数字鸿沟在本质上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它进行社会控制的主要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教育、提高网民媒介信息素养等。
2011年03期 v.29;No.124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0 ] - 魏传光;
当前中国大学存在着将通识课变成通俗课、常识课、生存技能课、概论课、入门课、简介课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概括为通识教育的广度模式。而宽度模式把通识教育简单化甚至庸俗化了,偏离了通识教育的根本理念。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应有效利用宝贵而有限的通选课学分和教育时间,选择以人文熏陶、思维训练、学术对话为主导的深度模式。通过核心课程的设置,融会贯通的教学方式,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师资配置,建构起深度模式,完成通识教育超越知识、唤醒智慧、守护精神、滋养心灵的使命。
2011年03期 v.29;No.124 68-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5 ] - 牛芳;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311名农村留守妇女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呈现"规模偏小、以强关系为主、异质性较低、趋同性较高"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的影响因素。
2011年03期 v.29;No.124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9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59 ] - 阎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加强和完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借鉴和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能够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2011年03期 v.29;No.124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 魏海明;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首先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战备起源和实施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剖析,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2011年03期 v.29;No.124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51 ] - 刘志雄;
本文研究表明,国家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中心城市越来越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较,国家中心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从区位优势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不同中心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不同的区位优势,中心城市必须正确认识自身拥有的区位优势,制定合理的发展措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2011年03期 v.29;No.124 89-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5 ]
- 郑晓松;
技术扩张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由此,也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技术的本质。现代技术的控制本性是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的根本原因。建立健全技术活动的社会规范机制,促进技术的合理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1年03期 v.29;No.124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 冯小茫;
"利维坦"是理解霍布斯政治思想的重要概念。卡尔.施密特号称"20世纪的霍布斯",其思想受霍布斯影响颇深,他本人甚至还有一本讨论"利维坦"的专著———《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本文通过分析施密特对霍布斯"利维坦"观念的研究和批判,以及他对罗马天主教会基本架构的深入探讨,试图勾勒出施密特本人对自由法治的宪政国家的独特思想,及其理论中关于国家主权的发端、形成、构架等基本观点。
2011年03期 v.29;No.124 100-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7 ] - 万远新;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严复的进化论思想一直存在着误读,而这种误读又导致了人们对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的误解。实际上,严复始终以一种超越"中西古今"的视角,立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以自由和秩序作为人道理想的两极,在由其构成的坐标体系中会通中西文化和探寻合适的社会制度。
2011年03期 v.29;No.124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 ] - 袁岳;沈尚武;
本文探析了福泽谕吉的智德思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由此引发了对当代中国的德智关怀: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财富、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智慧,四化一体,统一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目前,更重要的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化为人们当下的工作方法进而运用之,化为人们的精神财富进而实现为物质财富,化为人们内在德性进而呈现为德行,化为人们的人生智慧进而领悟人与周围世界的真正关系。
2011年03期 v.29;No.124 109-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张会永;
康德的历史目的论与其道德和政治思想紧密相关。他考察了历史的自然目的和道德目的,揭示出至善是历史的最终目的,而至善又表现为各个国家之间的永久和平。通过把道德上的至善看作是政治上的永久和平,康德指出,道德与政治实际上是共契而非冲突的。这种共契是康德进一步统一实践哲学,从而完善其批判哲学体系,达到全面理解"人是什么"的进一步尝试。
2011年03期 v.29;No.124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2 ] - 丁峰;
后现代性一直是一个远未定论的问题。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中,"主体的黄昏"或"主体之死"是否意味着主体性问题的消解,对此问题的判定直接关系到自"启蒙"以来的哲学根基。作为对后现代性之主体判断的一种回应,文章通过主体理论的一般性梳理,实践主体的演进和"生成",来探讨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和主体存在方式,以此批判"主体的黄昏"否定性判断。同时,通过对目前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探讨,指出该问题研究的当下意义。
2011年03期 v.29;No.124 121-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5 ]
- 易花萍;
阶级对抗社会汉字法以"帝王诏令"为主、"学理"和"习惯"为辅,其行为模式包括"禁止为"和"必须为"两类;功能上,以"阶级统治"为主导,"社会秩序调整"为点缀;生成动因上,"人"的因素占支配作用,"社会环境"及"汉字本体"因素是次要的;"帝王的英明决择"是该时期汉字法实现的原因,"帝王主观意志干涉"、"阶级制度的野蛮、残暴与专制"是其失范的原因。
2011年03期 v.29;No.124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邓江凌;张文彬;
法律价值作为法律精神的实质内容,一般为学界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在实务操作中往往被忽视。怎样才能将法律在保障公民的自由和维护社会秩序间达到真正的平衡,是个很重要也很现实的法律博弈问题。本文将通过几则案例进行简单的博弈分析,浅析法律价值中的自由与秩序的博弈问题。
2011年03期 v.29;No.124 130-13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8 ] - 刘晓林;
"过失杀"是唐律杀人罪中主观恶性程度最轻的一种,其含义是行为人无杀人之意思而致他人死亡,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非故意与未预见。具体地说,唐律中的"过失杀"包含了两类行为:意外致他人死亡与轻微过失致他人死亡。"过失杀"的科刑原则为"以金赎刑而不科真刑",此种"赎铜"兼有刑事法上之刑罚与民事法上之损害赔偿两种属性。但尊长犯卑幼"不用赎",法律免除刑事责任,律中所言"勿论"、"无罪"、"不坐"皆是;卑幼犯尊长"不准赎",律中视具体情节科以徒、流、死之真刑。通过"过失杀"科刑的原则与例外,体现出的乃是唐律对以尊长为中心的家族名分制的认同与维护。
2011年03期 v.29;No.124 13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5 ] - 康耀坤;马洪雨;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存在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两大宗教文化圈,其对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就政府依法行政而言,其既有促使政府行为发展的一面,又有对政府行为制约的一面,消除其对政府依法行政的不利影响,促使其与社会主义法治相适应,对西北民族地区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年03期 v.29;No.124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0 ]
- 曹陇华;宫慧娟;
基督教传播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基督教文化,同时也能丰富和拓展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实践技巧,本研究以基督教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地区的传播为研究对象,将基督教传播结构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四部分来进行研究。
2011年03期 v.29;No.124 146-15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0 ] - 曾凡斌;
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多、规模上升、范围扩大的态势。随着环境与社会的变迁,近几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已开始有所报道,但是在面对手机与互联网等新媒介挑战,媒体的报道结果并不理想。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存在早期报道反应迟钝,后期报道戛然而止,报道质量上缺乏客观、公正,甚至出现假新闻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风险性,政府、媒体、公众的博弈和法律制度三方面是目前群体性事件下的媒体报道的制约因素。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不仅具有负面功能,还具有正面功能。媒体需要发挥社会"安全阀"的作用,为此,我国需要扩展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报道空间,及增加媒体报道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量和度。
2011年03期 v.29;No.124 15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77 ] - 杨正联;
社会心理层面的"羞耻心"弱化和缺失标志着社会文明出现了危机状况,表现为社会关系松弛化、人情冷漠、社会安全感和社会归属感下降等社会问题现象。在当代中国的语境背景下,沿着民主、科学和公平这三个方面进行观念灌输和社会行动载体建设,乃是应对社会文明危机的一个公共治理路径选择。
2011年03期 v.29;No.124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兰洁;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文章常常因为典故的恰当使用而增色。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植于特有文化的典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存在一些难以跨越的障碍。这是因为典故的内涵并非显而易见,只有处于同一文化中的读者才能顺利地理解典故的隐含意义。典故的隐含意义,即典故的语用隐含,是指典故在具体的文本使用中所产生的比喻义﹑外延义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含义。因此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文本中典故的语用隐含意义就成为典故翻译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从语用隐含的角度和文化传真的原则对英汉典故词语互译的各种可行性策略进行研究。
2011年03期 v.29;No.124 165-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8 ]
- 沈江平;
从文化角度看,人类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据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就是在全面审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并超越传统文化,创造崭新的民族文化的过程。在吸收近代中国文化运动精华,在相似的哲学文化基础、社会理想、道德思想基础上,在顺应中国历史实践进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从文化视阈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防止文化虚无主义,又要防止文化国粹主义,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当下"儒学救国论"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2011年03期 v.29;No.124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9 ] - 陈后亮;
现代主义建筑受笛卡尔普遍数学模式影响,企图用完全合理化方案改造现代城市生活,但其解放的乌托邦梦想却最终带来普遍压制。后现代建筑深入反思了现代建筑的失败经验,并试图超越后者,尤其表现在它对建筑的沟通性、地方性和历史性的重视上。后现代建筑不再像现代建筑那样拒绝传统,而是让所有那些过去的样式以变形的方式重现,这是在以反讽和戏仿的方式向传统表达敬意,是通过赋予旧形式以新意义来显示其对历史的批判性继承。反思后现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批判与超越,将有助于我们建造出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
2011年03期 v.29;No.124 175-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3 ] - 于宁志;
新民歌运动以及文艺大跃进是一场有组织、有领导、自上而下开展起来的文艺运动。它是权威话语征用大众话语和民间资源颠覆知识分子话语的一次运动,意味着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启蒙主义精神的彻底消失和现代性追求的全面中断。虽然大跃进文艺受到"左"倾文化思潮的影响,显示出严重的虚假性和荒诞性,但它却体现着那个年代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和时代情绪,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资料价值。要使文艺大跃进和1958年文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则必须对文艺大跃进如何重构被知识分子冲破了的规范、1958年文学如何走向文革文艺、两者有何内在的逻辑关联、大跃进文艺在文学史上有何特殊意义等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更详细的论证。
2011年03期 v.29;No.124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7 ] - 孙玉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变革期,其婚姻观念也经历了这样的变迁:前期,受魏晋南北朝门第婚姻的影响,婚姻门第观念极强;中后期,婚姻门第观念逐渐衰微,资财在婚姻中的地位上升,"才子佳人"婚姻观念兴起。这种演变是唐代选官制度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和文化格局转型的结果。
2011年03期 v.29;No.124 184-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8 ] - 脱剑鸣;安心;
从短篇小说《大双心河》的环境书写探视海明威的环境困惑,进而为颇具争议的小说主题提供一种新的解读。
2011年03期 v.29;No.124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