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欠发达地区开发研究

  • “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

    李松柏;苏冰涛;

    利用问卷法对秦巴山区五个县的"生态贫民"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的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生态贫民"关于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对环境改善作用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而对政策致贫及"反贫困"成效的认可度则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影响其对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的最主要原因,而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直接造成了当地农民的贫困。因此政府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从"生态贫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环保"与"温饱"的结合,促进"反贫困"建设的发展。

    2012年01期 v.30;No.126 5-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59 ]
  • 天水—宝鸡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协作发展研究

    汪波;王光庆;

    天水与宝鸡同属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两个次级核心城市,两地地域相接,自古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皆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富集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背景下,两地需要消除行政限制,携手西安打通旅游资源市场,合作形成历史文化旅游走廊。通过分析探究天水、宝鸡两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两地整合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服务设施和加强制度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两地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2012年01期 v.30;No.126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9 ]
  • 气候变暖背景下西部地区“高碳低排”发展战略初探

    林柯;杨丽娟;

    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而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人们期待以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可以带动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作为中国高排放区域之一的西部地区,其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更是备受关注。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极大的约束条件,急于强调西部地区在短期内实施低碳模式的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是非理性的。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西部地区只能采取高碳经济低排放的发展战略,而不是完全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

    2012年01期 v.30;No.126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包容性增长视野下甘肃民族地区加强政治沟通的当代价值

    岳彬;张克政;

    通过政治沟通确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理念,在此前提下建构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制度体系,不断消除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人群之间参与社会发展、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是包容性增长的基础和前提。在包容性增长视野下,对于多民族聚居、地区之间自然人文差异巨大、现代化发展滞后的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加强政治沟通意义重大。甘肃民族地区政治沟通工作的开展要从抓教育入手、从抓学习开始,加强制度建设,以调查研究为抓手,深入推进。

    2012年01期 v.30;No.126 22-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经济论坛

  • 基于熵权TOPSIS的河南民间金融模式比较与优选

    高彦彬;

    在详细介绍和比较河南民间金融主要模式的基础上,论文采用解析的方法,选择了若干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熵权TOPSIS的民间金融优选模型,并给出了河南民间金融发展的优选方案与政策建议。

    2012年01期 v.30;No.12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5 ]
  • 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的创新与发展

    尹继志;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在总结危机教训和反思危机成因的基础上,加快了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在重视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提高银行资本质量与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引入杠杆率控制和建立动态损失拨备制度、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信用衍生品加强监管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对上述成果进行总结并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对加强和改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具有现实意义。

    2012年01期 v.30;No.126 30-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2 ]
  • 发展逻辑与路径转化:近世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的历史分析

    董佳;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通过劳动分工、生产专业化、商品化,依靠不断扩大的商业市场,在"斯密型动力"推动下有效缓解了日益严峻的经济压力,开启了经济转型的进程。通过转变,该地区的经济商品化程度和工业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然而,这种"斯密型动力"和生产"过密化"愈发展,对产生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就愈大、阻碍性就愈强。事实证明,这种早期的农村工业化并不必然导致近代工业化,长江下游地区(乃至全国)也并不存在一个类似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光明前景。

    2012年01期 v.30;No.126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效率改进、技术创新与江苏创新型经济分析

    陈长江;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了2004—2009年期间江苏省13个城市的配置效率与技术创新增长率。本文发现,总的来看,苏南各个城市的创新型经济指标相对较高,而苏北较低。具体来看,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无锡和镇江相对高于其他城市;南京、扬州、常州、徐州尽管资本深化程度较高,但是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南通和宿迁则存在明显资本深化不足的问题;而连云港、淮阴、盐城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都相对较低。从技术创新增长率来看,南京、无锡、苏州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并基本符合从苏南、苏中、苏北递减的趋势。

    2012年01期 v.30;No.126 42-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1 ]
  • 社会复合主体的治理特征

    刘国翰;

    社会复合主体是公共治理领域的新现象。从治理理念的角度来看,社会复合主体融合了多中心治理、国家—社会协同治理和新统合主义治理的部分因素。从治理方式来看,所有的社会复合主体都可以看作网络化治理的某种具体表现。社会复合主体是一种契合我国现代的社会制度与行政体制特点的、公共领域的网络化治理。

    2012年01期 v.30;No.126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0 ]
  • 中国城市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

    胡玉敏;杜纲;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区的1997—2008年的数据,运用面板空间计量经济学的SAR和SEM模型研究了中国城市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GDP、FDI与固定资产投资是造成城市增长的重要因素,模型对城市增长的解释率可达70%。研究还发现,中国城市增长具有空间外溢性,这说明地方政府在城市增长上具有强烈的攀比效应。

    2012年01期 v.30;No.126 50-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4 ]
  • 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路径探析

    林超;

    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实现社会管理有效路径的创新,必须克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创新管理理念,着力改善民生,扩大管理主体,转变管理方式,完善法律体系,畅通诉求实现渠道。

    2012年01期 v.30;No.12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4 ]
  • 论生态史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孙娜;

    生态史观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人类文明发展的观点。根据生态史观,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人类文明的提升,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类的主导作用加强,在有益于环境更新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生态史观启示人们,要转变思维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施生态为导向的新型现代化战略。

    2012年01期 v.30;No.126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6 ]

社会纵横

  • 对高校科研绩效考核办法的探讨

    卢爱地;

    高校科研绩效考核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对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所取得科研成果的业绩给予的一个综合性的评定。文章探讨和建立了一种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绩效考核办法,对提升高校科研水平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新时期加快高校特色化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01期 v.30;No.126 61-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47 ]
  •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王培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制度,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开始加大。至目前,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已经很大,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该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及全社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学术文献的研究及对《中国统计年鉴》中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市场、政府以及行业间社会保障差异等诸多原因;对劳动供给、劳动力市场竞争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并会导致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当前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及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调节作用,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012年01期 v.30;No.126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10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58 ]
  • 我国基层民政能力评估指标探析

    李金龙;刘彦君;

    基层民政部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最兜底保障"、"最直接民主"、"最基层管理"、"最贴近服务"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提升我国基层民政能力显得相当迫切。要提升我国基层民政能力,首先必须弄清楚评估基层民政能力的指标体系。为此,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从基层民政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出发,我们科学地设计了关于评估我国基层民政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测试。

    2012年01期 v.30;No.126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5 ]
  • 农村女性政治精英的生存现状研究——以辽宁省调查数据为例

    霍红梅;杨阳;

    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辽宁省农村女性党员在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辽宁农村女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深层原因,并提出通过完善教育培训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及发挥妇联等非政府组织作用等途径提升农村女性党员社会经济能力的对策建议。

    2012年01期 v.30;No.126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3 ]
  • 多元社会团结的可能性

    李守利;

    团结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关注之一。多元社会是指人们属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在承认社会多元化的基础上,自由主义、共同体(社群)主义和自由民族主义分别对团结问题予以分析和解答。罗尔斯认为通过公民共享政治原则可以提供多元社会—国家稳定的基础,相互冷漠和无知之幕的结合可以使人们同情关心弱者。共同体主义认为社会团结必须是奠基于所有人共同拥有同一种优良生活观,国家根据共同的善观念对"另类"行为、信念和生活方式加以限制。自由民族主义则试图综合上面两种观点,认为多元社会团结的基础在于可以自由选择的共同民族身份和各民族的平等。

    2012年01期 v.30;No.12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7 ]
  • 论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

    邹立清;

    本文通过对社会化营销与传统网络营销的比较分析,阐述社会化营销的意义与价值。重点从经典营销理论中的行为消费模式、STP营销理论、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品牌营销理论等六大方面,系统分析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

    2012年01期 v.30;No.126 83-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2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93 ]
  • 丝绸之路申遗河南段洛阳旅游区形象营销策略研究

    李巧玲;王学军;董原;

    本文首先简述了丝绸之路及河南段洛阳旅游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况,在此基础上对洛阳进行了形象营销研究:首先简述了旅游营销的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对申遗景点、地方性、旅游者感知、市场竞争替代和已有形象定位的分析确定了河南段洛阳旅游区形象总体定位;基于形象定位就宣传口号、人—地感知形象、人—人感知形象进行了系统设计;最后提出了旅游形象的推广策略。

    2012年01期 v.30;No.126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2 ]

科学与哲学

  • 社会现代性及其建构——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为视角

    方芳;

    资本现代性的生成,开启了世界历史性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现代化,但由于只注重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片面追求经济现代性,资本现代性又造成社会片面发展、社会关系对抗和人的物化等问题。社会现代性是对单一的资本现代性的扬弃,以实现包括经济现代性在内的政治、文化、社会与人的现代性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中,必须扬弃资本现代性,建构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现代性。

    2012年01期 v.30;No.126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2 ]
  • 几点关于中国模式的中国传统哲学思考

    唐世刚;潘勇;钟万林;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国传统哲学四大主体思想,是中国人在五千多年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最全面、最集中的概括,其哲学思想根据,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现阶段我们谈中国模式,其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对其的支撑。

    2012年01期 v.30;No.126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实质内涵及当代意蕴

    马耀鹏;马天;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实质是追求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围绕这一核心,把个人所有制、公有制与社会所有制三个内涵内在统一起来。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劳动主体与劳动的客观条件重新统一起来,使劳动者真正成为主人翁、自由人,创造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条件;它的人文关怀激励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践,同时也要求人们正确理解它的当代意蕴,客观理解他的所有制设想,把理论应然与现实实然区分开来,把"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探索核心价值理念如何真正体现在适合实践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之中。

    2012年01期 v.30;No.126 103-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2 ]
  • 论罗尔斯正义论的证成方法

    聂静港;

    罗尔斯的《正义论》实现了契约论在西方道德哲学史上的复兴。契约论作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证成方法,继承并发展了以洛克、卢梭和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契约论,具有可欲求性与可行性的双重特征。在罗尔斯的理论中,契约论是政治正当性的证明手段而非合法性的证明手段。

    2012年01期 v.30;No.126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法律视野

  • 行政裁量的瑕疵与司法审查的标准——《行政诉讼法》第五条和第五十四条之解读

    邓小兵;

    对行政裁量的瑕疵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类判断,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法律现象、法律行为,而且还是为了对其进行更有效的规制,使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得到社会最普遍的认可,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考察分析国内外学者对行政裁量瑕疵的分类与定性,对修订我国司法审查的标准,尤其是正在进行中的《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将不无裨益。

    2012年01期 v.30;No.126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5 ]
  • 定量因素的明确性

    张建军;

    明确性原则是罪刑法定主义的实质侧面和刑法立法的基本要求。定量因素是我国刑法在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中,用以表述和说明行为数额、情节、后果的量或程度的一些要素或事实情况,所反映的是行为对法益侵害程度的数量要件。学界在定量因素是否满足明确性要求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但是,定量因素与明确性原则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通与契合,并不违反明确性原则的要求。

    2012年01期 v.30;No.126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6 ]
  • 国际救灾法:一个正在形成的国际法律部门

    姜世波;

    国际灾害援助规范虽然不是新近才有的事物,但近些年来重大灾害频发,国际援助规模的扩大和媒体对灾害反应的关注使国际救灾中的协作、灾民的生存状态问题凸显出来。国际社会开始为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法律机制作出努力,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昭示着一个国际救灾法部门的产生。关于该部门的调整对象,国际法文件对"灾害"往往采用广义定义的方法以便利国际援助的扩大;救灾规范也涵盖到灾前准备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国际救灾法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诸多公约、决议和声明、谅解备忘录、行动守则、指南和标准等在内的法律框架,虽然这些规范还缺乏综合性、融贯性。国际救灾法的发展也促进了对这一法律部门研究的兴起。

    2012年01期 v.30;No.126 121-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6 ]
  • 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九十六条保留的法律效果

    石慧;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所述条约保留的效力在《关于对条约保留的实践指南》中得以进一步明晰,包括排除适用和变更适用两种不同的法律效果,应用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九十六条是指,保留将排除《公约》相关条款的适用,进而推之于司法实践中,要求法院或仲裁庭根据管辖地的冲突规则确定合同形式的准据法。这一法律效果适用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营业地位于保留国的情况,而不论案件审理地。冲突规则指引的准据法具有国内法属性,即便指向非保留国的法律,也不导致公约的适用。在中国现行国内法已经与《公约》一致但未正式撤回保留的特殊情景下,如果中国法律作为准据法,应适用《合同法》。鉴于这种保留的有效性难以评估,并且保留的维持增加了法律适用中的风险,建议撤回。

    2012年01期 v.30;No.126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8 ]
  • 论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裴婷婷;

    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各地法院先后受理并审理了多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但是从案件的受理、审判到结案,各个环节都显示出法官们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认识上的分歧。因此,从理论上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予以梳理,统一认识,以指导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与审判是非常必要的。但限于篇幅,作者仅以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原则作一分析与探讨。作者认为,基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价值取向,从保护公民知情权、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权保护原则、利益衡量原则、及时原则以及不公开审查原则。

    2012年01期 v.30;No.126 133-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9 ]
  • 法律何以成为社会性整合的主导机制?——以法律的有效性为分析视角

    马丽;

    哈贝马斯把法律作为社会性整合的主导机制,因为法律的事实有效性和规范有效性满足了社会性整合的需求,具有稳定行为期待和达成共识的功能。而法律的建制化等特殊性,使得法律在有效性方面具有优于其他社会力量(如道德)的特点。最终,法律因这种差别优势成为了系统和生活世界的转换器,担当起社会性整合主导机制的重任。哈贝马斯这一思想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其不足之处仍值得人们反思。

    2012年01期 v.30;No.126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8 ]

新闻与传播

  • 浅谈商业网站品牌栏目的建设——以“搜狐焦点网·威海站”为例

    曹陇华;赵文辉;秦蕾;

    当今的商业网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受众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化,网站被迫必须采取新的市场竞争策略和产品策略。此时,品牌作为实现服务差异化的手段,被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在当今这个讲究"品牌效应"的世界里,很多企业都把品牌价值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心,作为商业网站也应该如此,一个真正打得响亮的品牌才能够长久地留住顾客。本文以"搜狐焦点网.威海站"为例,对商业网站建立品牌栏目的理念、要素、策略以及推广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商业网站要想留住网民、做出能够获得网民青睐的网站,必须得提供优质的服务,做出独具匠心的栏目。总之,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要想生存,商业网站必须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栏目。

    2012年01期 v.30;No.126 145-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9 ]
  • 论个人传播时代的个体危机

    徐文松;

    个人传播时代,媒介对人的渗透日益增强。在信息传播上获得更多空间和更大自由的同时,个体的生存状态也越来越受到网络与自媒体的深刻影响。存在于网络与社会现实中的匿名降格、碎片化、疏离化和缺乏隐私保障,成为这个时代的个体生存所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挑战。

    2012年01期 v.30;No.126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9 ]
  • 上网行为对电视使用时长的影响研究

    周洪美;

    互联网和电视是特点最为相近的媒体形式,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将对电视形成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发现:(1)网民中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长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2)不同上网频率的网民看电视时长无明显差异;(3)不同网龄的网民看电视时长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互联网与电视使用上并非简单地相互替代关系,人们的媒体消费行为主要受到个人背景特征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惯性。

    2012年01期 v.30;No.126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文化艺术

  • 文化产品国际竞争的市场构成分析

    雷兴长;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产品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策划创造之日起,文化产品就是要面向市场、满足文化市场需求的消费品。在对外开放的今天,文化产品竞争就是国际竞争。进行文化产品国际竞争,首先要了解国际文化市场构成状态。目前,文化产品国际竞争的市场构成呈现出三种态势:一是全球性国际文化市场;二是区域性国际文化市场;三是本土化国际文化市场。对这三种国际文化市场,文化产品制造商必须有一定的选择,才会有一个较为理想的竞争效果。

    2012年01期 v.30;No.126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4 ]
  • 刍议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罗建幸;

    本文在总结评价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创意的交集"的核心观点;根据人们认知心理特点、科技发展阶段及管理学相关理论,尝试提出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

    2012年01期 v.30;No.126 162-16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40 ]
  • 孔子正义观发微

    赵标;

    正义意为公正、公平,它包含"得所应得"、"一视同仁"等原则。孔子表达正义的核心范畴为"义"、"道","义"较"正义"内涵更丰、应用更广、实践难度更大。孔子认为,"道"是正义的哲学根基、价值本体,正义与仁爱是实现"道"的基本原则、手段,分别体现"道"对秩序与和谐的价值要求。仁爱在道德层次上高于正义,对正义起着引导、推动作用,正义则对仁爱发挥调节功能,二者须相辅为用。孔子正义观的提出有其现实背景,对我们当下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启导意义。

    2012年01期 v.30;No.126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6 ]
  •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艺术特色初探

    尹立峰;

    种族繁衍和祈福纳祥是民间美术造型重要的内容,寓意和联想是民间美术造型的基本特色,完美的形象和浓烈的色彩是民间美术造型鲜明特点,感悟造型是民间美术造型的显著心理特征。

    2012年01期 v.30;No.126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3 ]
  • 小国寡民及桃花源的“后文明”特质

    高原;

    老子的"小国寡民"与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一"后文明社会",并非如常人所想当然的原始落后不开化的社会。明确这一点,才能对"小国寡民"与"桃花源"进行准确定位,也才能够正确地评价它们的意义与价值。

    2012年01期 v.30;No.126 17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 ]
  • 后危机时代中国文化模式的公共性意蕴——兼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在根据

    李丽;

    后危机时代也是公共性的时代,公共性的时代需要文化的公共性。文化公共性是文化生命之源,也是文化"走出去"的内在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以"统一战线"为标志的文化发展路径等,彰显中国文化模式的公共性意蕴,也承载起中国发展之"机"。但是中国文化模式"向内的"着力点的外向化和"向外的"着力点的内向化,使中国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在阻障。

    2012年01期 v.30;No.126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9 ]
  • 对外汉语网络化泛读研究和网站建设

    刘明东;刘慧清;

    本文从对外汉语泛读教学出发,通过留学生对泛读课的期望调查,分析目前对外汉语泛读教学存在的不足,并由此提出建立网络化泛读网站的设想。与传统泛读课相比,网络化泛读更便于适应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易于更新的、可自主选择的泛读教材;也便于提供阅读速度训练、学习效果回馈,因而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使学习者自然而然地扩大词汇量、了解中国文化。利用泛读网站的统计功能,还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倾向,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我们设计的泛读网站,在功能上充分考虑了网络化泛读和传统泛读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两者相辅相成,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汉语阅读能力。

    2012年01期 v.30;No.126 183-18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8 ]
  • 文化生态视域下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因素分析——以徽州三雕手工技艺为例

    郭宏斌;赵士德;

    徽文化作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链在现代化进程中日益受到冲击。以徽州三雕为代表的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实现其现代化实践,这是社会各界都亟待破解的难题。文章依据对徽州三雕的田野与市场调查,采用回归与因子分析法归纳出四个关键因子,并利用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试图对关乎手工技艺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生态要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重构与修复文化生态链中业已断裂的要素,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寻找一条较为现实的路径。

    2012年01期 v.30;No.126 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9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