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哲学

  • 批判性思维再批判

    王路;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理念,而不是一个学科。批判性思维论者将它与通识教育相联系,希望设置课程。本文讨论了理念与学科及课程的关系并指出,通识教育是通过专业教学而实现的;如果批判性思维是与通识教育相符合的理念,则不需要通过专业教学来实现,不需要设置专门课程;逻辑是一门基础课,以批判性思维为目的而改造逻辑课程是错误的。既然不否认逻辑课有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素养和能力,就应该认真教好逻辑课。理念是有解释空间的,谁都可以说上几句,高校教师有开课自由,但是一门课程的设定却一定会涉及专业和学科,必须慎重,不能随意仅凭一个理念来进行,尤其是一个不那么清晰的理念。

    2015年01期 v.33;No.138 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52 ]
  • 20世纪以来先秦儒家历史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陈典平;

    20世纪以来,针对先秦儒家历史观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这段时期,新思想、新学说的大量涌现使史学界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的一段时期,许多史学家、思想史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先秦儒家历史观的研究多从讨论西周、春秋、战国的社会形态,孔子、孟子、荀子所属的阶级立场等方面展开,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文革"中,大量"评法批儒"、"批林批孔"的文章将儒家和法家的历史观说成是"根本对立"的,从而贬抑儒家,褒扬法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思想文化界迎来了新的春天,新思想、新方法层出不穷,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先秦儒家历史观作出全新的阐释。20世纪以来先秦儒家历史观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2015年01期 v.33;No.138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0 ]
  • “五德终始说”与秦汉之际的受命改制思潮

    张俊杰;

    天人之际,是战国秦汉间思想界面临的最大的时代课题,其目的在于建构新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理想。秦汉之际,对新政权的合法性进行系统的理论解释成为了当时政治秩序的首要问题,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尤其是其中五行相胜的历史循环论为王朝秩序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对这一时期国家祭祀的理论建构产生了直接影响。

    2015年01期 v.33;No.13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 欧阳修《春秋》学思想考辨

    侯步云;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通过对欧阳修研究《春秋》的解读,认为欧阳修一方面形式上理解《春秋》经与传的关系上,另一方面就内容上具体运用《春秋》。欧阳修对《春秋》的整体把握与运用,拓展了《春秋》的发展空间,对后人研究《春秋》有启发意义。

    2015年01期 v.33;No.138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儒、道之隐逸观研究——以种放为例

    栗艳;

    种放为宋代著名隐士,隐居终南山三十年,系道教著名道士陈抟的学生,种放具备道家式隐逸的条件。种放在宋真宗朝出仕,宋真宗于种放有知遇之恩,种放亦具备儒家济世的条件。种放徘徊于儒道之间,其间五次出仕,五次归隐,其一生深刻体现了儒、道两家隐逸观的矛盾。通过分析种放出仕与归隐的选择,论述影响其思想的儒、道之隐逸观不同。

    2015年01期 v.33;No.138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 英国之行对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的启示

    刘欣;

    孙中山作为一名具有世界眼光的革命家,他的民生主义理论的构成源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当时位居世界前列的英国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纵观民生主义早期的形成过程,孙中山求学经历以及在英国的流亡期间的所见所闻对民生主义的初具雏形具有重要启迪作用。当时英国在福利国家的初步实施中的政治、社会状况对孙中山在思考民生主义的措施和意义方面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孙中山所设计的民生主义已经超越单纯解决社会问题的层面,具有重组中国国家和政治共同体的意义。

    2015年01期 v.33;No.138 25-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1 ]
  • 社会新风尚培育的哲学反思

    任瑞敏;张华勇;

    社会风尚是以物质文明为载体的精神家园。它分为三大阶段,以"劳动叙事"为基础的传统社会风尚,以"资本神圣"为基础的现代社会风尚,以及两者在重新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基础之上合一形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资本神圣支配下的现代社会风尚具有通约货币化、效率绝对化、关系本位化、存在符号化等特征。构建社会主义新风尚时还需要面对四种意识形态的干扰。

    2015年01期 v.33;No.138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5 ]
  • 卢梭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谢莹;

    卢梭在《爱弥尔》中阐述了一系列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卢梭认为教育需顺应儿童成长的各个自然阶段,用"事物的必然性"替代理性说教来教导学生。他希望通过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使人返回"自然状态",在现代理性主义启蒙哲学的废墟之上重新建构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础,培养具有健全判断力、完整自足又可融入社会的"自由人",将人从道德怀疑主义、相对主义甚至虚无主义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克服启蒙哲学给人造成的多重分裂,恢复人性本身的完整和统一。其主张顺应自然天性的教育方法既体现出对启蒙哲学的批判,同时开辟了道德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具有承前启后的转折意义,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015年01期 v.33;No.138 34-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 马尔库塞思想中的青年教育意蕴及其借鉴

    郭威;

    教育成为马尔库塞视野中的重要内容是与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性分析分不开的。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分析主要包括单面人性论、社会批判理论和艺术救治理论。这些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青年教育因素,主要包括人的自我意识、批判意识、"审美"意识和主体意识。充分发掘这些青年教育思想中的有益因素,对我国青年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5年01期 v.33;No.138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如何阅读海德格尔

    R.舒曼;孙冠臣;

    海德格尔的思想路径可以根据三个相继出现的引导词来追踪:存在的意义、存在的真理和存在的地形学,一般认为,阅读他的作品时要分两个步骤——从"存在的意义"到"存在的真理";然后是"存在的地形学"——每一次都将他的思想更切近地带入到对开端的居有上。但如果唯独地形学提供了足以接近海德格尔从一开始就持续追问的唯一问题——存在问题的话,那么显然,他的作品需要倒退着阅读,而不是正序阅读。

    2015年01期 v.33;No.138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2 ]
  • 对纳斯鲍姆“脆弱之善”的批评

    刘永春;席玥桐;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古典学者玛莎·纳斯鲍姆在她的著作《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中,提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之价值的善,因为运气、好生活的语境化、善的不可通约性、关系性的善等因素的存在,体现出某种程度上的脆弱性。然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有德性的人绝不会脆弱到将自己的命运付之于好运气;好生活也并非是语境化问题,它是因自身之故而被欲求的;价值体现为人拥有的和实现的价值,既是多元又是可通约的;关系性善对人也绝非是一种消极意义的保护与约束,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更表现为积极性的自足的强化,是人自律性的外化,实践理智的发挥所在。因此,纵然在脆弱之善中,仍然可以发掘人的道德坚强与挺立。

    2015年01期 v.33;No.138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6 ]

战略研究

  •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吕彬;

    当前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有着新的时代内涵与意义,它是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一种发展与创新。"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新体现,也是基于中国地缘环境的现实所作出的正确决断。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2015年01期 v.33;No.138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79 ]
  • 论以人民为轴心的社会主义新国富论

    严静峰;

    以物的依赖性为特征的社会现实型塑了传统的物本财富观,导致了财富悖论,即作为财富创造主体的人与其自身本质力量的背离。马克思的人本财富观超越了这种财富悖论。在其指导下所实行的以人民为轴心的社会主义新国富论,主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实现国强民富,共同富裕。这是实现财富本质的人的复归的有益尝试。

    2015年01期 v.33;No.138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选择

    滕明政;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环节。建设生态文明要认真区分作为价值理性的生态文明和作为工具理性的生态文明,坚持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统筹生产生态和消费生态,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依靠科技但要破除对科技的迷信,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和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有益成果的基础上,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2015年01期 v.33;No.138 60-6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现代化与民族国家

    王波;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是近代以来绝大多数传统国家的选择。而正是民族为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体系与制度架构,民族成为国家的常态和主体力量。因此,现代国家又被称为民族国家。民族和民族国家在执行现代化功能的同时,又引发了民族主义的问题。民族与民族国家只是执行现代化过程的某种功能性组织,对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问题的解决还要回归到现代化的层面上来。

    2015年01期 v.33;No.138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 ]
  • 国内政治与大战略——试析影响高祖至景帝时期西汉帝国对匈战略的国内因素

    闻睿;

    自高祖到景帝末期,西汉在同其北方劲敌匈奴的关系处理上长久的坚持了一个清晰可辨的大战略,其特点可以防御性加以概括。促成帝国宫廷制定并延续这一战略的原因应当从国内因素中加以探求,高祖时期白登战争惨败的深刻教训与持久震撼、反秦思潮与保守政治文化在宫廷的持续弥漫以及严重干扰帝国对外经略的国内政治整合共同限制了帝国宫廷采取他种战略的意愿与能力。

    2015年01期 v.33;No.138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约旦民族国家构建演进历程与特点

    李茜;

    约旦民族国家构建分为三阶段,1921年至1946年为早期形成阶段,组建了君主制外约旦酋长国威权政府,民族国家构建受殖民主义、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影响,国家建立依靠部落的忠诚与支持,君主从伊斯兰圣裔哈希姆家族寻找统治合法性。第二阶段为1946年至1999年,约旦哈希姆王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形成约旦国家认同,强调君主民族主义,逐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方面发展完善民族国家构建,开始现代民族国家整合,但也伴随族群危机。200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阿卜杜拉二世继续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发展自由化经济,开展全方位外交。约旦民族国家构建相对成功。

    2015年01期 v.33;No.138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5 ]
  • 试析蒙古国政治经济转型的原因、特点及结果

    魏力苏;

    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级格局瓦解,持续40余年的冷战结束,国际社会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期。社会主义大厦集体倒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原有社会主义制度,纷纷进行改革重组。过去70年的苏联模式使蒙古国陷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危机。因此,蒙古国基国内外因素的综合考虑开始独立思考自身发展问题,进入全面改革阶段,借鉴东欧激进改革模式,引进西方民主制度,推行全方位"多支点"外交政策,进行私有化改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至今,蒙古国基本实现转型的制度建设目标,并形成了自己的转型特点。

    2015年01期 v.33;No.138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3 ]

经济与管理

  • 租售并举的共有产权模式探析

    毕力格图;

    租售并举的共有产权模式,是以共有产权模式和廉租房模式相结合的理论为基石,是解决共有模式与廉租模式中间阶段未受益的利益群体住房困难的有效补救措施之一。随着城乡二元化的打破城市人口越来越会趋于增长,当下的住房保障方式虽然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是有相当的差距,需要政府加大力度继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住房保障率和通过"立法"进一步强化。在租售并举的保障房模式设计中只要处理好政府与受保障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租金标准、管理与监督和退出机制,该模式也会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起到一定的作用。

    2015年01期 v.33;No.138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0 ]
  • 景观的隐形交易研究——以房屋市场交易为例

    李磊;李晨昕;韩雪莹;

    无论是传统的经济理论、康芒斯的交易扩充理论、还是科斯的产权交易理论,其关注点都是交易物间所进行的直接市场交易。然而,对于诸如,公共牧场、地下水、野生动植物、景观、空气、公海、臭氧层等公共品存在着消费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产权的界定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实现直接的市场交易。正是由于公共品普遍存在着市场失灵问题,才导致了公地悲剧、免费搭车问题的发生,使得公共品的配置效率低下。然而,事实上公共品并非只有直接交易这样一种途径可以选择。一些公共品往往可以通过其他载体而进行隐形的市场交易。本文作者提出的公共品隐形交易理念,有助于深入挖掘这些公共品交易途径及其演化规律,以提高其配置效率。为了验证这一规律,本文以房屋市场交易为研究案例,选取无锡市的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新区七个区新开盘的住宅项目作为样本。应用特征价格模型,对于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到湖边距离每减少1%,住宅价格就会上升0.077%、小区内绿化率每增加1%,住宅价格就会上升0.457%、.到最近公园的距离每减少1%,住宅价格就会上升0.037%。这意味着景观资源可以通过房产市场这一载体进行隐形交易,从而体现了景观的内在价值。

    2015年01期 v.33;No.138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9 ]
  • 近十五年来房地产风水研究评述

    夏方舟;杨丹凤;严金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日益解放,学者们对待风水的态度趋于宽容、理性和务实,风水学作为房地产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已倍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有关于房地产风水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对总体研究状况的述评却不见于文。本文主要应用文献研究法,从房地产风水的性质及其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生态环境及村镇民居等方面的应用,对近十五年来国内房地产风水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进而对其特点与发展趋势做出评价和展望,以期对未来风水学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2015年01期 v.33;No.138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善治理论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与对策

    刘慧;李妍妍;

    社会管理是国家或社会团体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组织调控的活动,使社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本文以善治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的诸多障碍:体制性障碍、结构性障碍和内生性障碍。提出增量改革的具体路径,要求健全善治治理下"多元"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善治治理下社会管理法律建设,优化善治治理下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具体思路,建立一个包容、合作、持续、均衡的社会管理环境。

    2015年01期 v.33;No.138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1 ]
  • 关于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探讨

    袁艳;

    本文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构建户籍口径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市民人口城镇化率等统计指标,以接近"人的城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标杆,对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传统指标优劣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就改进政府政绩评价和城镇化的统计工作提出了建议。

    2015年01期 v.33;No.138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4 ]
  • 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特征——基于NN街道的调查

    申南乔;

    社区社会组织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组织结构和模式特征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这对于推动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从设立方式、生成机制和活动内容等三个方面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划分,较为完整全面地了解乌鲁木齐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类型,并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了乌鲁木齐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六个模式特征。

    2015年01期 v.33;No.138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9 ]
  • 教育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图谱

    井凯笛;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教育法治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教育行政问责制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教育发展中的运用,是行政问责制理论的发展和具体化,是依法行政理念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教育行政问责制的理论探索,明确教育发展的法治模式与选择路径。

    2015年01期 v.33;No.138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我国商事登记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

    路艳娥;

    纵观我国商事登记制度历史的发展轨迹,它以服从国家管理和强化行政权力为主导,商事登记的功能始终呈现出单一的管理功能。要重构我国商事登记制度,首要的是对商事登记的功能进行重新解读和定位,实现从管理功能到服务功能的转变,并相应地完善一些制度予以呼应,如形式审查制度的确立、主体资格与营业资格分离制度的建立、以立法的形式引入信用机制等。

    2015年01期 v.33;No.138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3 ]
  • 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研究

    曾祥华;

    我国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是也存在规范层次较低、技术粗糙、上位法依据不足等缺陷。平衡并处理好权利冲突是黑名单制度制定者的重要任务,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或食物权需要保障,而企业的营业权、商誉权同样需要尊重,我国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在适用情形、内容、程序等方面有可取之处,但是急需完善。

    2015年01期 v.33;No.138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30 ]

法学

  • 论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着手

    吴昉昱;

    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着手理论,解决的是未遂与预备的界限问题。着手判断是事实评价,更是刑法的规范评价,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德日刑法理论主要存在形式客观说、实质客观说和综合说之争。本文提倡实质客观说,即客观上,依据刑法分则具体规定考察行为对犯罪客体是否造成盖然、紧迫的实质危险。且实质危险需借助客观辅助手段,如与犯罪客体的时空距离、后续具体侵害方法、不存在偶然因素阻断等进行判断。主观上,以一般人标准考察行为人的全部主观计划。其中,主客观内部关系中,以已发生的实行行为为立足点,行为人主观故意必须通过行为实现表征,避免主观归罪。

    2015年01期 v.33;No.138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4 ]
  • 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控制

    李德嘉;

    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挑战。而对于食品生产的安全管理不仅是一个管理学问题,更牵涉到国家立法与国际合作,需要多个学科、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对于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监管问题,需要更多的借鉴域外有关食品安全规范的实践经验。由目前以消费端的事后稽查,转向为食品生产建立源头管理与可追溯性制度的全面监管制度。

    2015年01期 v.33;No.138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从并行到并轨——未来三资企业法与公司法改革路径探析

    曹珍;

    改革开放初期,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促使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内、外资企业并行并分别立法的双轨制结构模式。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法制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现行双轨制立法模式下三资企业法与公司法在立法理念、制度规定方面存在矛盾日益显现,其修改势在必行。而在未来修法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在我国的法律性质和地位,以统一《公司法》整合三资企业法中组织法的内容,同时制定单独的外国投资法,不失为改革的可行路径。

    2015年01期 v.33;No.138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6 ]

文化

  • 孟森社会风俗史研究述论

    刘彩萍;

    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现代学术思想和方法的引进,社会风俗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引起中国学者们的研究重视。孟森是较早关注并进行社会风俗研究的学者,其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进行考证,为近代社会风俗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孟森研究社会风俗以野史笔记为主要史料来源,且以宋代笔记为主,其晚年认为奏销册是社会风俗史研究重要的史料补充。

    2015年01期 v.33;No.138 155-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汉书·艺文志》梦占考

    郭成磊;

    《汉书·艺文志·数术略》杂占类有占梦一项,所录《黄帝长柳占梦》、《甘德长柳占梦》二书均已亡佚。班固在小序中对梦占的评价很高,将其与卜筮并列而论,并溯源于周官,然语焉不详。据班氏之言,本文拟从梦占之书、梦占职官体系两个方面,对《汉志》所涉之梦占进行梳理、考辨。

    2015年01期 v.33;No.138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9 ]
  • 《文心雕龙》“酌雅以富言”义证

    邹欣;

    "酌雅以富言"是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的理论主张。诸家对"酌雅以富言"之"雅"字含义理解颇有差异。本文以为释"雅"为"《尔雅》",难以成立;将"雅"解释为经书中的"通行语、标准语"也不够圆融;释"雅"为经书中的"语言"即可,此种解释更能充分展现"雅"字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对"酌雅以富言"的理论内涵予以阐发,认为"酌雅以富言"指的是锤炼作文语言的一种方法,具体表现为引用经书原文及谚语俗语,学习经书语言的修辞方法及其言简旨丰的语言风格等方面。

    2015年01期 v.33;No.138 163-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从现实叙事到启示叙事——历时性视域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长篇小说的共时性风格重释

    王韵秋;石梅芳;

    国内外学者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长篇小说风格的界定常常以共时性为主,本文认为这种共时性风貌只有在历时视域的拘囿之下才能更为恰当地呈现。1969-1995年间,她的小说风格因为反映了加拿大国内"主义(criticism)先于现实"的谬境,呈现出现实主义的特色。1995-2003年间,她的小说符应了历史变化,完成了与国际后现代浪潮对接,从而展示出具有"加拿大特色"的后现代主义风格。2013年,阿特伍德的最新作品《风颠亚当》(Madd Addam)问世。这不仅标志着其"反乌托邦三部曲"的结束,亦喻示她近十年来的叙事风格转向了以揭示"全球化"与"末日"关系为主的启示叙事(Apocalyptic Narrative)。

    2015年01期 v.33;No.138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9 ]
  • 章学诚教育思想探析

    苗彦恺;

    "道"论是章学诚教育思想的理论立足点和归宿点。他在道器合一、官师合一、知行合一的统一中建构了教与学的理论基础。他在强调"教"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学"不是弃己从他,而是明白事物固有的道理。这就贵在知晓为学的方法。他指明了教育的源流,却没一味复古,而是要求教育要不断地开新风气,教育要有所得,有进步。

    2015年01期 v.33;No.138 172-17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20世纪初期佛教慈善的个案研究:以北平龙泉孤儿院为例

    阳珺;

    光绪三十二年(1906),北京龙泉寺以寺庙房地产作基金,创办龙泉孤儿院,收养12岁以下孤儿,予以抚养、教育、就业,这是国内宗教界在北京创办的第一所儿童慈善机构。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交织、天灾人祸纷至,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贫困日益恶化的厄运并没有放过作为首善之地的北京,龙泉孤儿院就是在这种境况中"应运而生"的。本文以相关相关档案资料为着手点,分析龙泉孤儿院的创办缘起及历史沿革,进而了解孤儿院的组织运作、财务管理、孤儿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求重现北平龙泉孤儿院的历史风貌,总结其独特的慈善活动经验。

    2015年01期 v.33;No.138 17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1 ]
  • 从地域文化看京津绘画艺术

    徐群;杨桂华;

    京津地区的画家代表着中国绘画的正统画风,这一点和以上海为中心的海上画派及以广东为中心的岭南画派完全不同。天津受到北京巨大文化的影响,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联系十分密切。北京和天津画家无论师承关系还是书画界之间的往来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绘画技法和风格上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经过人们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发现京津地区的画家画风也具有各自的特色。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文将以京津地区独特的地缘文化为中心,深入研究形成京津画家(特指中国画)群体独特的艺术哲学风格。

    2015年01期 v.33;No.138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牛树梅教育思想述评

    刘宗源;王英;

    清朝陇中地区儒学家牛树梅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主张"善政"不如"善教",继承传统"性善论",倡导蒙学与专馆有别的教育,强调"士行"道德的培养及量才施教,积极推动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对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2015年01期 v.33;No.138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科学·经济·社会征稿通则与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科学·经济·社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同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研究和探索科学、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应

    2015年01期 v.33;No.138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