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人与技术

  • 认知、信息与计算的哲学省思

    任晓明;刘川;

    从图灵计算到自然计算的转向,拓展了计算与认知研究的视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计算与认知、计算机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但是,计算与认知的结合问题远没有解决。解决的思路在于,计算与认知之间可能存在计算认知化、认知计算化的过程。在人机融合的智能时代即将来临之际,不仅会有计算的认知化转型(如自然计算),而且将有认知的计算化。也许只有严格的数学计算加上生动活泼的心理认知相融共生,从而形成合力去破解大自然之谜,才能处理那些计算与认知的哲学难题。到那时,认知与计算截然分明的界限将被打破。即便认知不是图灵计算,广义的计算也将是一种认知。

    2018年04期 v.36;No.15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 ]
  • 人工智能中基于概念网络的类比推理研究

    胡毅敏;

    概念网络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是一个以概念为核心的知识表达网络体系。在类比推理的过程中,用概念网络可以细致地刻画始源和目标的结构,反映从始源到目标的结构保持映射。概念网络的动态生成特征,也使得类比推理具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助于发挥类比推理的知识创新作用。

    2018年04期 v.36;No.153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人工神经网络的哲学问题

    林田;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对人类大脑基本单元工作方式的工程模拟。如同其他仿生学一样,它追求的是工程上的可行性和最终结果的有用性;在实现问题求解这个人工智能的普遍目标上,并没有完全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因此哲学学者一方面需要对这一技术进行了解,另一方面,也应对其长处和不足有所认识。本文详尽解释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对其论证性不足、高度依赖反馈等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理想的智能系统仍然要依靠数据训练和规则推导两种认知模式有效结合,且两者应对处理知识类型的不同,在系统架构上应该也有不同的分工。

    2018年04期 v.36;No.153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从人工智能看自然语言的动态逻辑

    董英东;

    本文主要从人工智能视角研究动态的自然语言逻辑,探讨真值条件语义,动态修正和更新等动态系统以及可用来处理单主体和多主体之间的期望和博弈等问题,进而给出动态自然语言语句的一阶的语义,从语句层面转向会话语句和交流中的信息流,并给出相应的语义系统、行为动态逻辑的公理系统,最后给出人工智能语言和计算程序逻辑的实例,探讨自然语言的动态逻辑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和哲学问题。

    2018年04期 v.36;No.153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哲学

  • 从“现代技术”批判到“未来责任”伦理——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学的理论建构

    吴迪;

    汉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学是现代技术批判与哲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约纳斯责任伦理思想的成熟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现代技术批判、传统伦理学反思与"未来责任"伦理建构。约纳斯的现代技术批判,既具有浓重的时代性又承接了马克思以来的社会批判精神。其对传统伦理学理论的诊断与技术时代伦理特征的洞察,构成了责任伦理学的底色。约纳斯的责任伦理学既是"责任"精神在伦理学中的复归,又具有朝向"未来"的向度,这是其理论的特点。通过批判、反思与建构,约纳斯形成了这种非对称性的"未来责任"伦理思想,并以此来直面现代技术的挑战。

    2018年04期 v.36;No.153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 ]
  • 从无蔽到正确性——海德格尔论柏拉图洞穴比喻中真之本质的转变

    马飞;

    在海德格尔无蔽之思的道路上,对柏拉图洞穴比喻中"真理学说"的解释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海德格尔在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中读出了真之本质从无蔽到正确性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涉及到此在的位置的变化,而且决定性地牵涉到历史性的人与存在的关联以及作为存在-神学的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发生。反过来,对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来说,对柏拉图洞穴比喻的解释也构成了"转向"的关键一步。

    2018年04期 v.36;No.153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反启蒙的辩证法

    熊艳艳;

    鉴于启蒙与现代性相伴生的关系,由现代文明种种弊病激发的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部分地转变为对启蒙的批判反思,反启蒙遂成为显学,更有甚者以反启蒙之名否定人类社会自启蒙以来形成的文明成果。因此,亟需正确地看待反启蒙的内涵及历史地位。本文首先厘清了两种不同的反启蒙,即反对一般意义上的启蒙——完全否定启蒙的原则,以及反对某个具体的启蒙——用启蒙的原则来反思批评启蒙的进程。明确反启蒙绝不是简单的全盘否定启蒙,反启蒙与启蒙也绝非完全对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后一种反启蒙与启蒙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启蒙内在地需要反启蒙,反启蒙是为了更好的启蒙。在这样一个启蒙着的时代,面对新的历史情境,既要反对将反启蒙与启蒙对立起来的二元论,也要警惕将反启蒙归化为启蒙的一元论倾向。

    2018年04期 v.36;No.153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伽达默尔的应用概念与科学理论的理解

    刘宇轩;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应用与理解和解释一样,都是诠释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理解、解释和应用是相互统一的。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就是将具有普遍性的科学理论应用于解释者自身的境况,而对科学理论的每一次具体的应用也都是对该科学理论的一次理解和解释。本文主张从伽达默尔的"应用"概念入手,在理解、解释与应用的统一中达到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实现科学视域与生活视域的融合,使高度数学化、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回归到生活世界,恢复其在生活世界中的意义。

    2018年04期 v.36;No.15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涉身性、隐喻与基本算数——莱考夫涉身认知思想研究

    韩大勇;

    莱考夫的数学哲学思想来源于他对日常语言中概念和范畴的研究,然后扩展到符号语言。认为数学概念以及运用数学概念进行的推理本质上是涉身的,概念隐喻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概念隐喻是把基本算术延伸到数的复杂应用的核心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是描述算术的运算及其特性的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莱考夫阐述了四种基本的基础隐喻:物体集合隐喻,对象建构隐喻,量尺隐喻和沿路线运动隐喻。这四种基础隐喻都把数学概念建立在日常经验活动的基础之上。莱考夫的涉身隐喻思想给当前的数学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018年04期 v.36;No.153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 ]

经济与管理

  • 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经验证据

    邓宁;

    中国金融即将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如何借助金融开放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成为焦点话题。对此,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角度,系统考察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1970-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性检验,发现: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的影响,且依不同国家收入水平体现出异质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异质性源于不同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金融发展是金融开放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中介。本文认为金融发展是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渠道,金融开放政策应当在平衡金融改革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推进。

    2018年04期 v.36;No.153 5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8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5 ]
  • 商业银行服务自由贸易港区发展策略研究

    潘小明;屈军;

    自由贸易港区是我国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的战略方向,将为我国商业银行自贸区业务拓展和升级提供重大机遇。鉴于我国自由贸易港区政策细则尚未出台,本文基于国外自由贸易港区发展演变规律和我国自由贸易区实践逻辑,对我国自贸港区政策的实施要点进行展望。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贸区业务现状,对将来自贸港区金融业务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2018年04期 v.36;No.153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 ]
  • 低收入家庭住房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2017年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监测数据

    廖爱娣;

    深入了解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是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低收入家庭住房来源、面积、租金、配套设施、住房救助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未达全国平均水平,各区域低收入家庭住房配套设施发展不平衡,而住房救助制度未充分发挥作用。建议实行多主体、多渠道供给,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改革,成立专门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

    2018年04期 v.36;No.153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法学

  • 英美刑法中蓄意结果因果关系规则之思考

    吴浩;

    因果关系是刑法的核心问题,因为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两大法系不断修正旧学说与创设新理论,目的就是为司法实践解决该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在解决因果关系的问题上,英美刑法的因果关系理论更注重解决方法的高效性与合理性,从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双层次综合考量各因素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具有刑法学意义的可责性的实行行为。"蓄意结果规则"就是这一思考方式的具体体现。比较研究两大法系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分析逻辑方式和解决路径,可以为我国司法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2018年04期 v.36;No.153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文化

  • 《孤独的割麦女》:一个充满帝国话语与反帝国话语张力的文本

    马伊林;王小博;

    学界对威廉·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美学、风格等纯艺术角度的分析上,这虽维持了其自律性审美的前提,却排斥了它与同时代话语复杂交织的可能。本文结合旅游凝视、后殖民主义等研究方法,试图分析诗人的凝视行为与割麦女吟唱行为的交锋以及歌声中的战争与文化冲突,在揭示殖民话语与抗争性指涉的张力基础上,亦可展现浪漫主义诗人同帝国政治的矛盾纠葛。

    2018年04期 v.36;No.153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视阈下的误读理论

    崔国清;

    文学的影响是文学批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仅事关文学的传统和创新,更牵涉文学史的构建。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误读理论以文本互文性为理论基点建立起一套具有辩证意义的文学史发展模式,但是他将互文性限定在两个文本内部的语言运作模式,很少联系具体的历史语境,失去了文本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中"艺术生产"这一角度切入,考察误读理论作为文学革新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对误读理论形成一个反思的视角,揭示文本本身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

    2018年04期 v.36;No.153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罔”“冈”的讹变考察及相关字辨析

    白艳章;

    汉字字形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俗字、讹字。文章通过对"罔""冈"字形演变过程的考察,再现其演变轨迹,揭示其演变规律,沟通字际关系,纠正了相关字形的释读错误,旨在为相关俗字辨析、汉字发展史研究和文献整理等提供切实参考。

    2018年04期 v.36;No.153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天道与西汉“时禁”灾祥观

    张倩云;

    "阴阳和,风雨时,祥瑞出"是西汉社会非常盛行的观念。深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的汉儒,认为"阴阳和合"是带来祥瑞的前提,"君德"合乎"天德"才是根本,才能真正得天道。避免灾异的"合德"之途,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国君"顺天时、行王政",不悖天道伦理;其二,人主之德配于天,以"仁德"最为重要。阴阳、时节有序运行,统治者的德行广泛渗透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就不会发生灾异。

    2018年04期 v.36;No.153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科学·经济·社会征稿通则与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科学·经济·社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研究和探索科学、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为西部乃至其他边远落后地区的开发和现

    2018年04期 v.36;No.153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