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生态扶贫: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的精准方略

    任洁;

    我国尚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贫困地区大部分分布在生态资源匮乏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贫困与生态具有内相关性。生态扶贫内蕴绿色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是兼顾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赢之策,是实现"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精准方略。通过建设生态工程、发展生态产业、加大生态补偿、创新扶贫方式等措施,我国的生态扶贫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实现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双赢、脱贫致富与高质量发展共促,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年03期 v.38;No.16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西北地区文旅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黄河上游甘、宁、青三省(区)为例

    王雪冬;

    我国西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且人们认识不足,这些资源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西北地区尚有部分深度贫困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文旅产业扶贫为西北地区开辟了产业扶贫的新路,扶贫效果显著。要保证西北地区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就要大力推动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宽发展思路,清除其发展障碍,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推进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文旅产业综合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有效引导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0年03期 v.38;No.160 7-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中国黄河治理的成就及启示

    陈建波;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的治理开发保护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今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治理,是我们不断处理好黄河的全局与局部、长远与近期、除害与兴利的关系,协调好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关系,以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实践过程,是体现国家治理、制度治理、法治治理、科学治理、生态治理、文化治理的综合性社会工程,举世罕见。

    2020年03期 v.38;No.160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哲学

  • 论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优先性”——以加德纳和维拉山科的讨论为焦点

    柳康;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试图在建构法则的同时确立起来理性本身的实践性,但在辩证论的部分,他似乎同时为了其宗教的意图,要确立"至善"的至上性,因此首先要论证纯粹实践理性的优先性。本文选取了两种对待"纯粹实践理性优先性"的典型态度进行了分析,主张康德对该命题的阐明并不构成论证,相反只是其对理性之统一性论题的另一种表达的努力。因此,文章最终认为,理性之统一性只能停留在"字面含义"上。然而,文章留下了一个暂时无法解读的疑问:为什么康德不愿走上"费希特—黑格尔"式的道路?

    2020年03期 v.38;No.160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身”的“介入”:关于郭熙山水画学的环境美学考察

    蔡志伟;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范畴,内含"身—心"一体、"主—客"一体的二重结构,为探讨个体与外部世界的交互问题,提供了一种本土化的环境美学理论框架。在这种理论框架中,郭熙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与"行、望、游、居"的命题,包含着如何利用"身"来观照、描绘自然之境,以及体验、想象乐居之境的环境美学观念。对于郭熙山水画学的环境美学解读,具有揭示、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资源,检验、调整当代相关学术理论,助益当下审美实践的价值意义。

    2020年03期 v.38;No.16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萨特论意识的基本谋划及其建构性意义

    赵桂梅;

    与"是其所是"的自在存在不同,"是其所不是且不是其所是"的自为存在与自身之间永远存在一种距离,即与自身之间不能实现重合;这决定了人的实在是一种欠缺,而其所欠缺的就是与自身的重合,即意识始终追求一种成为自在-自为或上帝的前反思的基本谋划。然而,这一追求是失败的和不可实现的。尽管如此,意识的基本谋划理论及其模糊性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建构性意义,它促使人类寻求一种从本体论到伦理学、从非本真性到本真性的"转变"。而一种存在的精神分析法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本体论到伦理学过渡的中介或桥梁,因为它是一种道德描述。同时,萨特从本体论和实践意义上对自由概念所进行的划分为实现一种"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0年03期 v.38;No.160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想象力图型结构的“虚幻共同体”批判

    徐娜;

    对"虚幻共同体"的批判,离不开马克思对思辨唯心主义想象活动的批判。虽然,想象力被康德从经验性的臆想中挽救出来,并指定为感性和知性的先验桥梁;黑格尔在绝对观念的结构性扩展中,亦肯定了想象力对于特殊意象和普遍表象的中介能力,然而,想象力联结时间序列中的图像,突破过去和未来僵化分割的能力,最终还是被遮蔽在了知性范畴和绝对观念中。这一遮蔽使人的感性的力量被限制为知性的纯粹性,想象力及图像、符号、语言的形成,被理解为绝对观念的灌注。马克思对人的固有力量为社会力量的揭示,使想象的力量脱离了绝对观念的主体性,并击穿了思辨观念论想象活动的结果——虚幻的共同体,使得真正的共同体得以在时间序列中呈现。

    2020年03期 v.38;No.160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

  • 系统思维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估

    陈岩;郑凡;

    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性复杂系统,其风险水平主要取决于资金的自偿性,因此,以单一主体的风险诱因作为分类标准的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并不能适应供应链金融。在复杂系统思维下,供应链金融风险源自参与主体、结构关系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分别对应供应链参与主体风险、供应链系统风险,以及宏观风险和行业风险。其中,参与主体层面的主要风险种类是信用风险;结构关系层面的供应链系统风险,源于供应链受内部或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运营状况不良,不属于金融风险的范畴,但是会导致金融风险。供应链系统风险可以进一步从网络结构、流程和要素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基于以上分类,本文构建了一个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估体系,并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模型。

    2020年03期 v.38;No.160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贷款与发展问题省思:一个裕固族生态移民村的经验研究

    连芙蓉;

    由政府主导和鼓励的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对于政策执行后果,除一般意义上的统计数据之外,从搬迁主体——村民的真实生活过程,能看到更多深层次的事实。双海子裕固人在重建家园后,经历了一个从经济起飞到低迷,再到深陷贷款恶性循环的过程。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旗帜下,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个体村民,无不深受发展主义大潮影响,但双海子裕固人的"发展"故事表明,在单纯关注经济增长外,生计转变以及文化转型因素也应该予以重视。

    2020年03期 v.38;No.160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心区视角下的城市体系构建——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中心

    周辰;

    辽代至今,是京津冀城市群形成与发展时期。城市体系演变经历了辽宋、金元、明清前期、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等阶段,城市空间分布及层级结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整体趋势而言,城市群经历了"自南向北""自内陆向沿海"的空间变迁过程,军事、政治、经济等因素在各历史时期内,对城市群的形成及演变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提出与雄安新区的成立,城市群格局面临新的调整。

    2020年03期 v.38;No.160 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学

  • 论被害人同意的正当化根据与界限——人的尊严限制论的提倡

    陈梦寻;

    被害人同意的正当化根据与限制被害人同意效力范围的根据应分开讨论。被害人同意的正当化根据在于对自我决定的尊重,这从根本上源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刑法观。刑法仅消极保护个人自由不受侵犯,没有义务积极促进个人的自由发展与自我实现。被害人同意的效力范围受到"人的尊严"的限制。"人的尊严"的调和功能与宪法根据为人的尊严限制论提供了外在体系支持,"人的尊严"的独立性、终极性、客观性为人的尊严限制论提供了内在理论根据。适用人的尊严限制论应遵循一定的规则,行为严重地否定"人的尊严"时,被害人同意无效。

    2020年03期 v.38;No.160 7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电子数据作品著作权的双重推定论证框架——从“视觉中国”事件谈起

    邵琳;谢郁;

    "视觉中国"网站声明拥有宇宙黑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等图片的授权,并声称有权对无授权引用这些图片的公司提起诉讼的事件引起轩然大波。视觉中国事件折射出对此类知识产权领域新型问题的认识混乱、规范缺失、判决论证瑕疵、保护过度化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著作权法并未达到调和私人权益和社会公益矛盾的机能。从视觉中国事件折射出的法律规范和司法实践的不足入手,试图通过构建著作权双重推定论证框架,引入公共性判定与激励机制,区分著作财产权保护力度,解决现实对著作权保护提出的新问题,兼顾权利保护和信息流通这两个价值,实现一种允许宽容利用的均衡机制,促进著作权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020年03期 v.38;No.160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文化

  • 论特朗斯特罗姆诗歌中的“相遇点”

    白洋本;

    特朗斯特罗姆是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认为自己的诗歌是"相遇点",即在被"语言与外表所割裂开的现实诸层面"之间建立"突然的连接"从而使其相遇。对特朗斯特罗姆而言,"被割裂开"的现实不仅指个体迷失的存在状态、因"面具"而造成的分裂感,更指语言失效时的艺术无能感。面对这样的现实,特朗斯特罗姆试图通过"突然的连接"将被掩盖的部分凸显出来,力图挖掘隐藏在生活中未觉的"意识"问题。这种"突然的连接"不仅开放了词语和想象力,更形成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有效触及现代人的存在处境,并通过语言的探索展开了对现实生活的拯救。

    2020年03期 v.38;No.160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过说”“证人社”“省过会”:蕺山夫子勘过探赜

    张英;

    明清以降,政治文化生态日趋恶化,王学后期充斥蹈虚凌空之风,了凡孱入佛道功利道德日记"功过格"盛极一时。蕺山夫子刘宗周有感世弊,于后心学时代重塑"勘过"修身,通过阐释"改过说"之"内省"进路,"证人社"之"外省"方式,以及"省过会"之"内省暨外省"路径,重建其时社会道德秩序,转变儒学自"蹈虚"至"征实"的学术风气,对后世学术与流派传承影响深远。

    2020年03期 v.38;No.160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应用伦理学》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探究

    张言亮;胡彪;

    立德树人是当今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如何在当今大学的专业课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特别是在《应用伦理学》的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却少有学者讨论。笔者主要阐述了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研究在《应用伦理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第二,立德树人主要指的是什么;第三,为什么要在《应用伦理学》的教学中强调立德树人;第四,有一些什么样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能够有助于在《应用伦理学》的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

    2020年03期 v.38;No.160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人工智能辅助道德增强可行吗?

    任然;杨琼;

    增强公民道德一直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如今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多样化的世界,全球化愈加深入,科技日新月异,这些因素都给人类社会的走向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出于这种考虑,有学者呼吁利用生物医学技术增强人类道德。然而,这种方式风险较大,颇具争议。人工智能不直接干预我们的身体,可以减少危险和争议,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道德人工智能有彻底增强和辅助增强两条进路。在彻底增强中,人类的道德决策权"外包"给了机器,阻断了主体道德自我改进的可能性。即便是一些辅助增强项目,例如萨乌列斯库的方案过分注重结果而非过程,也可能阻碍我们道德能力的发展。我们在"弱"道德人工智能的框架下构想了一个新的方案。在该方案中,我们凸显了道德人工智能系统辅助主体道德决策的四个面向,强调主体和计算机辅助之间的交互关系。

    2020年03期 v.38;No.160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专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任洁;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黄河流域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确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大国家战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2020年03期 v.38;No.16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學·經濟·社會征稿通则与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科学·经济·社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研究和探索科学、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为西部乃至其他边远落后地区的开发和现代化建设作贡献。辟有战略研究、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国外学术前沿评论、人物等栏目。

    2020年03期 v.38;No.160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