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韬;王国成;郭春宁;
贾韬指出,每个新概念的提出表达出许多美好愿景,但是目前的技术细节和业务逻辑还根本不能支撑我们去达到这样的愿景;关键是没有真正的技术突破;突破就得解决瓶颈问题,区块链未必必然与元宇宙为共生关系,要接受技术渐进才是技术进步的常态。王国成主张在不断体验和发展中加深理解元宇宙,真正决定元宇宙的未来发展不能仅靠技术进步,而是人类怎么样认可它、接受它并普遍应用;通过元宇宙的技术,把人类大脑真实的东西,同科技进步有机结合起来,要从底层逻辑上解决真实与数字化规则转换问题。郭春宁认为反叛是元宇宙的基底,数字身份系统和NFT为中国艺术家的元宇宙书写搭建了新的平台。
2022年01期 v.40;No.166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 ] - 李保艳;刘永谋;
元宇宙最近爆火,但对于它的含义、本质和特征等基本问题,还远未形成一致性意见,需要通过哲学反思加以厘清。更重要的问题是,元宇宙的崛起与当代人的历史境遇关系如何,会导致何种社会风险,又应如何加以规避。这些问题均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元宇宙是赛博空间的高级形式,存在四种全局、深层和严重的风险,即真假混淆、虚无蔓延、隐私瓦解和极权盛行,必须从总体原则和战略层面加以积极应对,以使元宇宙的发展真正造福社会。
2022年01期 v.40;No.166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3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39 ]
- 赖特;姚远;
区块链革命缔造的庞大产业,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区块链治理作为分布式治理的子集,涉及决策者及其激励因素这两大方面,它是参与者就一组参数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些参数用于更改协议、解决争端、制裁违规者和实施处罚。区块链治理分为两类,即链下治理机制和链上治理机制,二者以不同方式创造更优的区块,但前者的问题在于一定量的集中化,以及参与者激励因素的不对称,后者的问题涉及财阀制与共谋、易变性、被排除的利益相关者。在一般概念层面,源自1977年经济学研究的二次投票,是一种较新的治理工具,它允许参与者表达其对于某种结果的偏好强度(这明显有别于一人一票制),有潜力把市场逻辑带入区块链治理,并让区块链能够据此更稳妥地迎合其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可以说,基于二次投票的系统可能近乎最优地提供一套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的公共物品生态系统。
2022年01期 v.40;No.166 4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刘玉绰;
算法是柄双刃剑,其在便利人类生活的同时又为人类受到歧视埋下了隐患,算法歧视问题的解决关乎人类福祉及社会稳定。平等权可以为抵制算法对人性的蚕食提供宪法功能性路径,并借助该路径将其实质精神融入算法治理之中。当下平等权面临着社会不平等固化、算法歧视识别困难以及平等权保护模式滞后等算法歧视的治理危机。平等权要求国家化解算法歧视治理危机以实现对其保护,国家一方面在自身应用算法决策时应避免侵犯公民平等权;另一方面应通过制度性保障、组织与程序保障、保护义务等功能的系统实践化,营造算法设计、开发、应用的法治环境。
2022年01期 v.40;No.166 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1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6 ] - 梅帅;
从本质上看,智能算法推荐是以数据收集为基础,以决策运作为机理,通过数据运算,为用户提供决策参考的技术,其主要有协同过滤推荐、基于内容的算法推荐和混合算法推荐三种主要类型。它具有智能化、便利化和个性化特点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权益侵害、秩序妨害、技术异化、责任模糊等社会风险。因此,应以风险社会的法律理念为引领,按照公平原则、公开原则和社会利益原则的要求,加强对算法推荐合法性的前置审查,建立健全具体化的算法推荐场景规范,强化算法的行业监督与第三方评估,完善算法推荐的责任认定分担机制,更好地发挥智能算法推荐的积极功效,构建适应算法技术发展的法治秩序。
2022年01期 v.40;No.166 8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1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 ]
-
<正>"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历经雨雪交加的冬日,春日里本刊整装再出发。自本期始,《科学·经济·社会》正式变为双月刊,这增加了刊发论文的数量,也缩短了研究成果面世的时间。尽管本刊期数在变,但是核心栏目仍然延续。本期包括以下四个专栏:"元宇宙热的冷思考"专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计算社会科学和跨学科研究与理论创新。
2022年01期 v.40;No.16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正>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学界对元宇宙的关注也于2021年掀起了一波小浪潮,异说迭起,大有星星之火开启燎原之势。为此,2022年1月27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与《科学·经济·社会》编辑部联合发起举办了一场关于"元宇宙热的冷思考"的跨学科线上笔谈。笔谈特邀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段伟文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郭春宁副教授、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贾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永谋教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卢暾教授、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吕鹏教授、
2022年01期 v.40;No.166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正>《科学·经济·社会》创办于1983年,系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曾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1 998-1 999,2003-2009)、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2013),2018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突出问题意识,聚焦学科交叉,刊登学术论文、海外译稿、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一、本刊于2022年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缩短刊期,以及时刊发研究成果。改版后刊号、刊名、官网地址及投稿系统均保持不变,欢迎海内外同仁投稿。
2022年01期 v.40;No.166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