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专题:丝绸之路上的科技传承

  • 近代以前地中海世界的科技、医药与社会:基于植物探究视角

    杨舒娅;

    植物资源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与人类生活联系甚笃。各个时代的学者对植物的记录与探究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每一时期的学术特征与实践诉求,展示出科技、医药与经济、政治等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基于史料,通过梳理从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地中海世界的植物探究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了经济、政治与文化环境对近代以前学术发展的综合影响。借鉴全球史观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考察地中海各文明体系,了解“一带一路”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2024年06期 v.42;No.183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从失业到竞争:迪万改革与翻译运动的起源

    韩慧云;

    传统观点认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由阿拔斯王朝(750-1258)发起,精通希腊语和波斯语的教徒群体是翻译运动的主力,他们天然具备翻译能力。然而,新近研究却表明,伍麦叶时期(661-750)的迪万改革为翻译人才的涌现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对相关历史的调查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翻译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在迪万任职的教徒——说希腊或波斯语的群体——为克服迪万用语改革带来的失业危机而作出的一系列努力。他们刻苦钻研迪万事务中可能需要的科学知识,练习阿拉伯语,进行文件翻译,该过程锻炼出的翻译能力和经验为翻译运动作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2024年06期 v.42;No.183 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专题:农业伦理

  • “时、地、度、法”农业伦理视角下多元种植模式的生产优势和机制

    张晓艳;姚昊琛;杨惠敏;

    多元种植模式兼顾高质量生产和生态可持续,有助于加速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草地畜牧业发展。但是多元种植模式的优化和潜力发挥后继乏力,限制了进一步推广应用,亟须从不同角度(如农业伦理学)解析该模式的优势和机制,从而解开禁锢。从农业伦理学“时”“地”“度”“法”四维解析了多元种植模式的生产优势和机制。1)在间混套作模式下,活用作物生态位的时空差异,可发挥作物间的互补作用而减弱竞争抑制作用,实现农田生态系统内光照、水分、养分等资源在不同时空的均衡利用,并通过有机质返还、豆科固氮等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地力可持续性,减小对化肥的依赖。2)在轮作模式下,合理安排轮作序列和周期,可发挥前作茬口对后作的遗留效应,并增强土壤自我修复能力,改善地力,减少化肥施用。3)多元种植模式可改变病虫草害发生条件,或打破病原体、害虫、毒杂草的生命周期,从而减轻危害,降低农田生态系统对农药等的依赖。因此,与单作连作相比,多元种植模式充分尊重了作物禀赋特性,更“重时宜”,能更好地利用和改善地力,也符合农业活动“行有度”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发挥生产功能,且环境友好,是“法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

    2024年06期 v.42;No.183 3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农业伦理视域下工业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赵安;

    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饲料粮安全。作为一个多年饲料工业总产量雄踞全球第一的国家,当前工业饲料数量、质量的安全存在哪些问题?从数量上讲,玉米、大豆等饲料粮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在低豆粕、低蛋白、多元化日粮等方面做了很多科技攻关,短期内依然无法实质性扭转;从质量上讲,在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方面也持续用力,但饲料的质量、卫生、兽药及非法添加物等方面的监管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农业伦理以生态、种植、养殖、食物等四个生产层以及时、地、度、法等四个维度所组成的宏观视角,跳出就饲料数量说数量、质量说质量的线性技术路线与思维方式,从整体性、系统性视角探索微观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分别按照“饲料质量—养殖方式—动物福利”与“粮食数量—种植结构—种植伦理”这两条线来开展分析,列举了全面禁抗、单体氨基酸的两个科技案例,最终都汇聚到畜牧业无抗化、福利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建议推动农业伦理在饲料生产等农业专业当中的应用,加强饲料饲草安全、动物福利等领域的科学立法与执法。

    2024年06期 v.42;No.183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论历史唯物主义“目的论问题”的“近康德”阐释——以洛维特和波普尔的分歧为视角

    李国屏;

    卡尔·洛维特和卡尔·波普尔两人从不同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中“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批判式分析。通过分别比较他们的批判逻辑,即历史哲学的神学性与历史决定论的封闭性,可以从中发现两种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路径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究其根源,关键之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中“目的论”问题的误读。如果以康德的“合目的性”概念及其先验逻辑的框架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参照,则可以构建一种不同于传统历史目的论的新“历史目的论”。新“历史目的论”不仅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历史目的论的决定论倾向,也可以充分激活历史唯物主义中蕴含的张力,进而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研究提供一种可能的理论进路。

    2024年06期 v.42;No.183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科技与哲学

  •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伦理规制探微

    高良;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较之于传统AI在保密、安全、社会和技术异化等方面正面临更严重、更广泛的现实问题,其背后所潜藏的是“统治”与“被统治”“获利”与“失利”“幸福”与“善”“效率”与“公平”等伴随技术进步的经典伦理困境,以及由于此类技术特性所导致的“深化的地位矛盾或主体性矛盾”“广泛的权利矛盾或社会性矛盾”“不确定的少数人与多数人的矛盾”“新兴的占有技术的人与不占有技术的人的矛盾”等特殊伦理困境。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以“人文关怀”为基本出发点,以“可靠可控”为实践准则,以“技术公平”为指导思想,坚定不移维护人的主体性地位和基本权益,稳步、有序、安全、公平地推动AI技术发展,尽最大可能将技术进步的“双刃剑效应”降到最低,使人类有尊严、有温度、有保障地充分享受AI技术的发展红利。

    2024年06期 v.42;No.183 6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科学实践哲学视域下计算生物学的干实验

    陈泓邑;

    科学实践哲学家曾基于20世纪的传统科学实验模式,批评表征主义,降格表征的认识论地位,并强调“以实践为中心”,模糊“发现语境—辩护语境”二分,但他们在科学知识的辩护问题上仍有较大分歧。进入大数据时代,生物学中兴起了一种基于计算的科学实验模式,即科学家通过在数据上开展计算来预测生物机制,这被称为计算生物学的干实验。围绕这一实验模式,文章反思了科学实践哲学对表征主义和语境二分的批评,并论证了计算在认识论上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提升了表征的认识论地位;其次,科学家在发现语境中通过计算预测生物机制,并通过算法本身的可靠性为计算方法产生的结果提供辩护;最后,基于历史知识论可以推出,虽然在对知识的辩护方式上,20世纪传统实验与干实验有所不同,但由于两种辩护方式可以融贯整合,因此不会有损科学知识的规范性。

    2024年06期 v.42;No.183 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数字法学

  • 加密货币挖矿市场反垄断的监管治理

    刘大洪;唐子晗;

    工作证明机制引发的算力垄断正在导致新的竞争问题,并给反垄断监管带来新的挑战。现有的竞争规制手段在行为主体的核定、救济渠道的甄别、规制对象的确定等方面存在法律适用的困难。构建加密货币挖矿市场的反垄断规制路径应在明确包容审慎监管理念的基础上,优化加密货币挖矿反垄断的分析工具和执法思路,突破工具理念的视角束缚,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通过引入SSNDCP算力测试对加密货币挖矿相关市场的界定方案加以优化,进一步阐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衡量因素以及经营者集中的抗辩事由。以期在回应型法治的框架下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合理预期,缓解法治规训所产生的寒蝉效应,为推进区块链技术与产业融合提供良好的竞争法保障体系。

    2024年06期 v.42;No.183 94-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风险预防原则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治理中的扩展适用

    刘玉绰;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为人类带来一系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为社会埋下了诸多风险隐患,该类潜在风险倒逼风险预防原则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治理中扩展适用。风险预防原则以“风险”和“预防措施”为根本要素,并在两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下派生出合比例性原则和程序正当性原则两项子原则。在两项子原则的映射下,风险预防原则可推衍出行政权的限制性扩张、风险预防措施的类型化、预防参与主体和规制机制的多元化等内涵。风险预防原则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治理中的扩展适用具有现实基础、制度基础以及其他领域经验基础。为此,在推衍出风险预防原则的内涵以及证成对其扩展适用的必要性基础之上,我们可从观念秉持、主体参与、分类分级管控、成本分析、机制保障、司法保障等维度对风险预防原则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治理中扩展适用予以具化。

    2024年06期 v.42;No.183 11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科学·经济·社会 2024年分类总目录

    <正>~~

    2024年06期 v.42;No.183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第四届“技术社会中的人文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正>2024年11月8日至9日,由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的第四届“技术社会中的人文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隆重举行。本届会议以“连接、接触、关怀与增强”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技术社会背景下的人文治疗、哲学关怀以及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等重大议题。会议设置了4场主旨报告和74场常规报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了来自韩国江原大学、韩国东国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学院,

    2024年06期 v.42;No.183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科學·经濟·社會》稿约

    <正>《科学·经济·社会》创办于1983年,系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曾是“甘肃省优秀期刊奖‘品牌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突出问题意识,聚焦学科交叉,刊登学术论文、海外译稿、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

    2024年06期 v.42;No.183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