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 论初级阶段的横向经济联合——兼论“联合”的配套改革

    沈峻坡;

    <正> 三中全会以后,横向经济联合的蓬勃发展已成: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突出成就。横向经济联合,几乎不需要国家资金的“投入”,却能获得巨大财富的“产出”。可以说,在城市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中,横向联合,是国家化钱最少,经济效益最好的一项改革。显示如此威力的横向经济联合,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

    1988年04期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刍议

    岳颂东;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战略”。这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在,全国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注重这一课题的研究,科技、经济、社会领域的领导干部在实践中也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必须将三者协调发展摄入自己的决策视野。纵览世界,通观全国,这一课题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源地,逐步扩展形成

    1988年04期 198-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依靠科技脱贫致富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贾承谊;

    <正> 党的“十三大”以来,我们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学好这一问题,对于准确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克服长期存在过的“左”的、主观主义的东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

    1988年04期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深化水利改革提高现有工程的经济效益——三西地区水利建设的调查

    杨贵;

    <正> 三西地区是个水源奇缺的地区。因为旱灾频繁,造成了这个地区生产力发展缓慢和群众生活水平很不稳定。建国后,在三西地区兴建了一批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对改善三西地区的自然条件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前,深化水利改革,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的潜力,扩大灌溉面积,是这一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调查的情况入手,就此提出一些意见。一、干旱是制约三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三西地区包括甘肃中部以定西为代表的

    1988年04期 207-210+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关于优化农业经营规模的思考

    吴高林;谭庚山;王竹琪;

    <正> 一、优化农业经营规模应遵循的原则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化农业经营规模,不能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而应从本地客观实际出发,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优化农业经营规模的新路子。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化农业经营规模,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1.适度原则。实践证明,优化农业经营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关键在于适度。这个“度”应与当地的劳力、土地,资金等资源

    1988年04期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青海石油工业与柴达木盆地的开发

    谭方仲;

    <正>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石油勘探工作,正在逐步转向边勘探边开发的新阶段。现在,青海的石油工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孕育了多年的柴达木石油工业基地即将诞生,一个相当规模的综合性石油联合企业正在建设之中。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内陆四大盆地之一,盆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是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与阿尔金山之间的一个典型山间盆地。其中沉积岩面积为9.7万平方年里,也是一个大型的陆相盆地,油气形成,贮集的地质条件

    1988年04期 214-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论高技术开发的经济条件

    孟燕;

    <正> 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高技术开发战略研究,虽然其中不乏许多真知灼见的分析和若干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就其总体而言,比较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从纯粹技术角度把高技术仅仅作为一种尖端技术和新兴技术,从而致力于谋求科学技术上的先进和全面。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把高技术开发战略研究,从纯粹的科学技术领域延拓到整个社会经济背景之

    1988年04期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技术进步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度量模式的探讨——兼论青海省工业技术进步的度量分析

    唐联坤;

    <正> 突飞猛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探讨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度量模式,并定量地评价出青海省技术进步的水平与经济效益,找出差距,进行发展预测,对于今后提高我省经济效益和选择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技

    1988年04期 218-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提高农业劳动力后备资源的素质是增强农业后劲的关键

    邓连根;

    <正>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素质问题逐渐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农村商品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未来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农村广大在乡青年和学令少年儿童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后备资源。是今后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时期的主力军。因此,从发展眼光看,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将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应该做为一项战略重点来抓。农村劳动力后备资源素质的

    1988年04期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论产业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隋映辉;

    <正> 产业政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群。这个政策群从内延表现出政府对行业的扶植或抑制;从外延表现出产业整个发展的计划和战略,而从整体上则表现出产业政策群的集合,以及在实施过程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本文将从产业政策的动态发展、结构、原则和功能几个方面讨论产业政

    1988年04期 229-23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8 ]
  •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定量评价方法的改进

    栾利杰;

    本文是对我刊1986年6期发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定量评价方法的探讨》一文的改进。我们提倡争鸣,欢迎类似稿件。只有在不断探索争鸣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

    1988年04期 232-23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高等学校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王肃元;秦理斌;

    <正> (一)建设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是要有较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置身于城市的高等学校,如何摆正与城市的关系,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挖掘潜能,直接面向经济建设,培养师生员工住在城市,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主体意识是很重要的。高校与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首先是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两个必须”深刻揭示了教育与

    1988年04期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近期目标

    贾健雄;

    <正> 社会保障是指以稳定全体国民的经济生活为目标的一种制度。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公共卫生及医疗诸方面,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彼此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国家的社会政策系统.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为何要改革及改革的近期目标是什么,正是要讨论的问题。正如赵总理在1985年2月7日批示的:

    1988年04期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2 ]
  • 增强甘肃工业发展后劲提高生产水平

    周英;杨时;于洞娥;

    <正>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如何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提高生产水平,迎接90年代的振兴,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一、甘肃工业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甘肃工业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下发展起来的,1986年有村办以上各类企业5,831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5.55亿两,工业总产值122.68亿元,每元固定资产创产值0.6

    1988年04期 241-24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探讨科技发展的战略抉择

    沈晓丹;

    <正> 1.科技的社会功能与发展机制在科学技术社会化的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决策和管理体制、力量部署等的优化日益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在科学学界和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中,开始注意研究科学技术进步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而寻求促进科技进步的经济学机制,运用比较经济效益的原则,已

    1988年04期 244-24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合作共耕 实现规模生产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寿思华;

    <正> 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到现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合作耕作,发展规模生产,是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证明,规模生产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必要途径。当前,农村的最大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力。规模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可行方式。考察世界农业发展的过程,我们就会看到,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其出路和标志就是

    1988年04期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技术市场学刍议

    张永东;

    <正> 技术市场是技术交换和购买的场所,也是技术交换和购买过程中所有供应与需求之间经济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技术市场学也是研究技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经济关系的科学。创建技术市场学,不仅对繁荣市场学的研究,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技术市场是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技术市场是沟通技术供销的总枢纽,是联结技术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桥梁。不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技术要想顺

    1988年04期 249-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技术转移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李安邦;

    <正> 观念转变,一是要从闭关自守的封闭观念,转变为对外开放的观念;二是要从习惯的产品经济观念,转变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观念;三是要从传统的技术产品观念,转变为技术商品的观念。(一)、具备技术转移能力。要有收集技术情报信息的能力,要有技术决策能力;要有谈判能力,要有综合创造能力,要有输入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推广能力,要有输入技术的管理能力等。(二)、注意“适用技术转移”。转移

    1988年04期 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吴鸿城;

    <正> 我们假定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价值由下列五部分组成:(1)劳动力的价值,用 VL 表示;(2)转移的劳动对象价值,用 Vt表示;(3)折旧的劳动手段价值,如机器、设备、工具等,用 Vm 表示;(4)其它劳动资料的折旧价值,如

    1988年04期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技术、企业与美国的经济增长

    乔丹 D·刘易斯;周敏;

    <正> 美国航天飞机的成功及其在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特殊材料及其它引人注目的发展方面的领先地位,给美国的许多方面都带来了希望。美国又在重新走向经济蓬勃发展的轨道。这个观点反映了一种不理解,一种对技术及技术如何对一个国家的

    1988年04期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经济运行方式的选择

    薛永先;

    <正> 赵紫阳同志的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稳定发展,必须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大体均衡就意味着,在经济的实际运行当中,有着总需求略大于总供给和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两种情况之分,而这两种运行方式又有着载然不同的经济意义,同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们又都是可

    1988年04期 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