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 加速推进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步伐

    黎中;

    <正> 今年6月15日至21日,我和甘肃省扶贫办、经贸委、轻工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道,先后到会宁、靖远两个县,就当前工农业生产情况、扶贫工作和今后的打算,进行了重点了解和调查。其间,听取了两县当前工农业生产情况的汇报,重点调查了19个乡镇,现场察看

    1993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市场经济下的中观调控战略

    章新华;

    <正> 中观经济调控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本地区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的综合性管理。中观调控战略的制定,是中观经济调控的中心内容。正确地制定中观调控战略,将为中观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依据,以便顺利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3年03期 5-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治理中若干重大关系的协调思路和政策建议

    张复明;

    <正> 首创于八十年代初期,发端于黄土高原一隅的户包小流域治理形式,以其独特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迅速地在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贫困落后的广大黄土丘陵区得到普及推广,走向贫瘠、荒芜的千沟万壑,走进了渴望摆脱生存困境的千家万户。随后,在其它治理形式的不断

    1993年03期 9-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农村区域开发和人口迁移的新途径——“三西”开发型移民初探

    张强;

    <正> 位于黄河上游的三西建设是我国最早的区域性扶贫开发项目。其开发范围包括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因其三地都有“西”,故简称“三西”)。以解决温饱为目的,组织超出土地承载能力的贫困山区农民向新开发的灌区迁移,则是三西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1983—1992年的十年间,在政府的组织下,以开发型扶贫移民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农村45万人口迁移和100多万亩新灌区开发,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关注。

    1993年03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甘肃贫困地区县级财政的出路

    杜放;

    <正> 县级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振兴农村经济和加速贫困地区开发建设的关键。只有把县级财政搞活,使之富裕起来,才能有足够的财力发展工业、农业、种子、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

    1993年03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抓住“三峡”机遇 发展“峡口”经济

    王少愚;

    <正>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三峡工程)的兴建,加速了三峡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给这一地区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位于鄂西的秭归县,地处长江西陵峡口,为三峡工程大坝的所在地,属三峡库区第一县。秭归县所处的“坝上库首”的特殊地理位置,不

    1993年03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灾害问题与强化措施

    彭珂珊;

    <正> 西北地区是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1.6%,耕地面积0.11亿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2%,总人口7492万,占全国总人口7%,其中农业人口为5875万,占全国农业人口的6.8%,有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宜农荒

    1993年03期 24-2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层次与管理机制

    夏牧;

    <正>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技术经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迎接入关挑战的重要选择。投入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无形的导向。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起步,全面发展急需引导的关键时期,应重视投资层次的分析与探讨,以规范合理的投资

    1993年03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试论未来农业的类型与特点

    张叶;

    <正> 从农业发展的阶段看,迄今为止共分三个阶段,即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每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古代农业以简单的铁木工具为特征;近代农业以机械的广泛应用为标志;而现代农业则大量应用了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

    1993年03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 论国家风险的渊源与控制

    陈孝兵;

    <正> 改革开放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已将中华民族推向了国际经济竞争的舞台。在当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日益扩大的条件下,世界经济秩序的交叉与整合是非常频繁的,由于我们过去与国际市场打交道的历史与手段并不充分,特别是国内市场在商品价格与结构、汇率水

    1993年03期 38-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8 ]
  • 甘肃工业化:由“双重封闭二元结构”到成长新阶段

    周述实;

    <正> 甘肃是中国的一个不发达省份,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条件远逊于沿海地区,因而其工业化的起点、工业化的推进方式,与沿海地区迥然相异。从1949年开始到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甘肃的工业化完成了初始发展阶段,进入

    1993年03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9 ]
  • 市场经济与企业决策

    连珩;

    <正>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其实质来说,是在国家宏观控制下以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使经济活动遵守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市场经济同计划经济有着明显的差别,明确这一点是企业决策以市场为出发点的客观前提。具体来说,市场经济同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993年03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对国有资产值与国有股额核定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吴万里;

    <正> 在将原国营企业改组为股份制试点企业时,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要在原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和有关财务资料等的基础上,认真核定国有资产值和国有股额。这是加强对股份制试点企业国有资产与国有股额管理、保护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

    1993年03期 51-5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财政管理体制和中央与地方关系

    郭爱君;张明凯;

    <正> 财政体制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它是中央同地方权力一资源配置关系的重要方面;中央同地方关系属于政治体制的范畴,它表明的是国家整体和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高度的中央集权必然要求财政集权,而增强地方自主权必然要求财政分权,因此,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通过财政体制改革使中央同地方关系达到统一,协调的目的,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3年03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 论科学认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王晓兴;

    <正> 科学认识或者说科学地认识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有一个明显特点即力图通过一种语言符号或概念体系对世界形成某种前后一致的确定的看法。这就是科学认识所追求的确定性,然而这种确定性却是通过克服人类语言和思维中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而逐渐达到的,人类的科学认识是如何解决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的,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1993年03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论科技革命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

    陈喜乐;

    <正> 思维方式是历史的产物,又是时代的标志之一。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同时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时代和民族特征。西方近代科技革命曾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当今在全球范

    1993年03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从系统论来看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含义和机制

    肖炳烜;连瑞兴;

    <正> 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关键要看它的科技、经济与社会之间是否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不再只是单纯的经济增长问题,而是科技,经济与社会的三位一体、协调前进,最终达到整个社

    1993年03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结构改革:中国变革的必由之路——《社会场论导论——中国:困惑、问题及出路》简介

    高宏扬;

    <正> 社会场论,是关于非实物态的场态(社会性)物质——社会场的一般理论。它是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吸收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如新老“三论”)而提出的一门新学科。85年以前,潘德冰先生就提出了社会的结构分析理论(见《光明日报》86,10、29),进而提

    1993年03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探索建立统计信息市场的几个途径

    徐兴林;

    <正> 如果说“统计需要改革,改革需要统计”是八十年代统计工作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的一个重要标志的话,那么“市场呼唤信息、信息渴求市场”也可以称得上是九十年代统计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作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统计信息,它如何走向市场?怎样跻身社会变革之列?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1993年03期 72-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价值观念的社会经济功能

    安应民;

    <正> 价值观念作为价值主体评判客观事物的基本标准与尺度,一旦形成就会能动地发挥它的基本功能。社会总体价值观念有如下五个经济功能: 一、取向功能取向功能是价值观念形成以后首先要起作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功能.所谓取向,就

    1993年03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乡镇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九大矛盾

    潘熙宁;

    <正> 当前,乡镇企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转折关点,而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九大矛盾。一、“四轮驱动”的发展方针与相对聚集的原则的矛盾。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是我国乡镇企业长期坚持的“四轮驱动”方针,它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乡镇企业的初创阶段促进其快步启动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也出现了布局过于分散的问题。布局分散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一是缺乏聚集效益。布点分散不能共用公用设施,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二是浪费了土地。三是污染了环

    1993年03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劳务输出和脱贫致富

    穆光宗;

    <正> 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已一再证明,在关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系统工程中,农村劳动力的离土、离乡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农民在非农化的变革中开始了大分化,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农民正日渐普遍;与此同时,脱贫致富的步伐也越迈越大。几年来,贫困县的劳务输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看还处在以体力劳务为主的初级阶段,输出量不大,行业面也窄,目前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较多。

    1993年03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