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欠发达地区开发研究

  • 甘肃省专利赋存状况及发展态势分析

    沙勇忠;任立肖;

    专利的数量和结构可以反映一个地区自主创新的水平和能力。本文根据大量数据资料,对甘肃专利的总体状况及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并对甘肃专利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2007年02期 No.107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分析与对策研究

    郭洲;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基础、生产力基础、人口基础和产业基础的分析,提出了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路,并指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2007年02期 No.10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甘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估算及分解

    冯等田;何欣;

    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是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总量生产函数和HP滤波方法,对1978-2004年间甘肃产出与投入进行了计量分析,测算了甘肃省全要素生产率及趋势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就业、潜在产出和能力实现率,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

    2007年02期 No.107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2 ]
  • 老工业基地甘肃省人力资本状况及问题的实证研究

    王焕祥;陈琳;

    本文利用可得到的数据,在对会计成本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甘肃省1990-2002年期间的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估算,比较分析了其人力资本投资/存量、人力资本形成效率及HC-GDP规模调适指数等,发现和指出了其人力资本状况存在着老工业基地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从而得出其未来的人力资本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2007年02期 No.107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经济论坛

  • 价值增值规律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王维平;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第二重科学启迪,即马克思实际上揭示了价值增值规律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本文着重论证了价值增值规律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阐述了这个基本经济规律的内涵,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增值规律的作用空间和条件问题,最后分析了遵循市场经济基本经济规律和不断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创造条件的问题。

    2007年02期 No.107 21-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8 ]
  • 中国省际毗邻地区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及运行机制研究

    冷志明;

    区域分工与协作理论、协同理论、共生理论是中国省级毗邻地区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省级毗邻地区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的建设应以动力机制、组织机制、整合机制、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为重点。

    2007年02期 No.107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52 ]
  • 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收入差距分析

    庞智强;张继红;

    本文应用传递函数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几年我国的收入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但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具有反向的滞后效应,所以抑制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前提是必须加速经济增长。

    2007年02期 No.107 30-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1 ]
  • 发展观的理论拓展与创新——论人本主义发展观

    刘红红;

    人本主义发展观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形成鲜明对照。发展观的历史转型需要新的经济研究视角,“人本人”①对“经济人”视阈边界的拓展为发展观的目标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哲学范式的变革奠定了发展观转变的哲学基础。全新的人本主义发展观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确立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

    2007年02期 No.107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 ]
  • 论政府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岳立;刘静宇;

    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引进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很快就在全国达成共识。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在现阶段政府推动作用不足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在完善政府职能、强化政府作用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7年02期 No.107 38-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9 ]
  • 拉动居民消费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宋超英;张雪玮;

    当前,中国消费率处于低水平并且持续走低,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扩大内需、保持可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阻碍。本文运用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规避和心理账户理论来分析制约居民消费支出的心理因素,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拉动居民消费的对策。

    2007年02期 No.107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2 ]
  • 企业与政府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角色

    潘光辉;

    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剖析自主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自主创新体系不同供求主体的特点,并探讨了政府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在自主创新体系中,企业为核心主体,基于市场竞争需要而产生的创新需求是根本动力,同时企业也是创新的供给主体。政府则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作用是保护创新行为和激励行为两个方面。

    2007年02期 No.107 46-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9 ]
  • 遗留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代祖华;万秀丽;

    遗留系统演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环节,采取何种演化策略,取决于科学的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遗留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本文从业务价值、系统质量和企业基础设施三个评价视点构建了遗留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07年02期 No.107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2 ]
  • 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国际化的因素探析

    胡峰;

    研发国际化已经成为继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资本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种新发展趋势。技术知识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得对研发活动进行分割并将不同的部分设置在不同地区变得非常困难。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研究开发投资的决定因素可细分为诸多因素。

    2007年02期 No.10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7 ]

社会纵横

  • 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伦理建设问题

    厉伟;

    迄今为止,很少有文献具体地论及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伦理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开发中伦理缺失的种种表象,接着探讨了房地产开发中伦理建设的主要内容,最后给出了加强房地产企业伦理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2007年02期 No.107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4 ]
  • 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的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探讨

    柳建平;张永丽;

    政府对社会和谐至关重要,但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问题却是社会和谐的根本难题。市场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手段,同时又是限制政府权力的有效机制,但“市场失灵”又是市场本身难以自愈的症结。本文通过对政府、市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论述,认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框架应该从政府与市场均衡的角度全面把握。

    2007年02期 No.107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0 ]
  • 知识竞争力演化路径及内在机理研究

    曹如中;戴昌钧;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组织间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加强对知识转化为竞争力的研究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知识与竞争力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的关联,从古典经济学中的竞争力学说到今天的知识管理理论为知识竞争力的演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知识转化为竞争力存在一个内化与外化的过程。

    2007年02期 No.107 66-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5 ]
  • 基于顾客资产的企业营销战略研究

    高杰;

    新竞争环境下顾客资产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本文通过对企业营销的目标、行为以及战略架构进行修正,启发企业只有将顾客作为最重要的经营资源并在营销战略制定和实施中予以充分体现,才能摆脱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侵蚀与困扰,在纷繁复杂的竞争中保持先进。

    2007年02期 No.107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51 ]
  • 可持续增长模型的比较与借鉴

    邱英;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以可持续增长作为其数量基础和阶段性目标的。本文对基于会计口径和基于现金流口径的两类可持续增长模型进行比较,指出其在逻辑和运用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运用五粮液的财务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型提供借鉴。

    2007年02期 No.107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90 ]
  •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实施政府雇员制的理性思考

    陶希东;

    深化政府的人事制度改革,适时推进政府雇员制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全面界定政府雇员制特征的基础上,理性地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实施政府雇员制所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府雇员制的相关制度设想。

    2007年02期 No.107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5 ]
  •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陈艳;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收入问题则又是当前农民问题最主要的体现,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作者运用通径分析法和生产函数法分别测算农民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单的政策建议。

    2007年02期 No.107 82-8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1 ]
  • 论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

    阎安;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实行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的传统和国情国力比较符合,是适合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新方式。近几年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成为全国的样板。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

    2007年02期 No.107 86-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7 ] |[阅读次数:154 ]

科学与哲学

  • 爱因斯坦哲学思想的张力

    刘同舫;

    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由多元哲学构成的和谐的统一体[。1](p143)爱因斯坦力图使若干对立的哲学思想,如在本体论上的形而上学唯物论与辩证唯心论、在认识论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实在论上的本体实在论与理论实在论、在方法论上的约定论与整体论、在思维方式上的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在对立中既相互限定又相得益彰,并使其保持必要的张力。

    2007年02期 No.107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8 ]
  • 以选择界定发展——人文发展理论分析

    徐家林;

    人文发展以“选择”界定发展,以人的选择的扩大为过程,以人的自由的实现为终极目标。人文发展以人为中心、有着丰富的人文蕴涵和明确的人文价值目标。公平、可持续、生产力和赋权是人文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从理论方法上说,选择、自由、能力是人文发展的最核心概念,“目的—手段”分析和“评估—机制”分析是其理论框架中两个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2007年02期 No.107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5 ]
  • 汉代思想家刘安的新道家治国理念

    漆子扬;

    淮南王刘安是汉代新道家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淮南子》以新颖的学术观念,反思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积极吸收先秦诸子的政治学说,以道家思想为基点,设置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强调以民为本的社会变革,反对法家的弱民强国、君主高度集权的专制思想,提倡节俭,张扬国法维上的治国理念,创立了系统独特跨越历史长河的新道家治国思想。

    2007年02期 No.107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8 ]

经济与法

  • 行政合同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之管见

    刘志坚;

    行政合同虽然在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客观存在,但对于行政合同的理论研究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均呈现明显的滞后性。在法学界对于行政合同及其制度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学术争议。文章在肯定行政合同的前提下,就关于行政合同的若干存在学术争议或者不同见解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了概况性阐释,并提出了作者的见解或观点。

    2007年02期 No.107 101-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55 ]
  • 行政许可范围变迁的历史逻辑——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视角的考量

    邹玉政;

    考察行政许可范围变迁的进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样的运行轨迹:行政许可的萌芽—现代行政许可制度的生成—行政许可范围的扩张—行政许可范围设定的理性化。这一现象并不是一个逻辑上自满自足的领域,而是植根于特定时代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其内在逻辑机理蕴藏于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化和整合状况之中。

    2007年02期 No.107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6 ]
  • 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的日美比较研究——通过判例和法令进行分析和比较

    山冈永知;刘斌斌;

    在频繁发生的国际间的法律问题和摩擦中,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越来越引起注目。本文通过对判例及法令的分析,对日本和美国就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进行了考察,并对如何防御外国判决的承认提出了见解和措施。

    2007年02期 No.107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61 ]
  • 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经济犯罪与公司治理相关性研究

    庞金勇;杨延村;

    以1998-2005年间发生高管职务经济犯罪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公司治理因素与公司高管职务经济犯罪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与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经济犯罪具有显著相关的公司治理因素有:股权结构、监事会规模以及审计意见评价等级等。本文在对这一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7年02期 No.107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47 ]

新闻与传播

  • 论西方实证主义受众研究轨迹及其局限

    陈新民;王斌;

    以传播效果为中心的西方实证主义受众研究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特色。但是,实证主义受众研究不断地受到质疑与诘难。本文在实证主义受众研究启承转合的发展背景中,疏理与评析了它的学术传承及其局限。

    2007年02期 No.107 123-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6 ]
  • 谁的责任、向谁负责、负什么责任——浅议媒体社会责任的概念及特点

    王天定;

    本文从责任主体、责任相对方,责任内容以及责任的性质等四个方面,对媒体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力求对媒体社会责任的本质特征有比较准确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为媒体社会责任划出一个合理的边界来。

    2007年02期 No.107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