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兆峰;
市场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市场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分析入手,研究产业集群与市场集群之间的互动机理,并分析了西部地区实现市场集群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2008年01期 No.110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7 ] - 张向前;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我国全面繁荣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存在质量较低、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市场不完善、体制障碍等问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是多层次、全面的开发,主要可从加大改革力度、政府支持、多元投入、完善市场、建立学习型农村、加速建立农村社保等措施全面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2008年01期 No.110 7-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54 ] - 韩建民;张仁陟;马子量;
根据梯度转移理论,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存在着高梯度产业地区和低梯度产业地区,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对我国东西部整体经济和各项经济要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东部经济极化效应愈加明显,东部的低梯度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力度很小,相反西部地区资本、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等要素加速向东部地区集中,进一步减缓了东部传统产业的成本压力,使其竞争优势得以继续保持,延长了东部低梯度产业的生命周期,同时延缓了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造成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
2008年01期 No.11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5 ] - 任海军;秦小虎;
"雨水集蓄"是西部干旱地区一种古老的取水方式,通过对该取水方式的考察和介绍可知:中国的水权制度之构建离不开对中国特有国情的考察;应对水权概念、客体再认识,雨水集蓄客体是雨水资源;雨水集蓄是解决西部旱区环境生态问题的突破口;雨水集蓄权是生存权之一。
2008年01期 No.110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4 ]
- 张正国;
建设高水平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重点和战略任务。本文认为建设高水平学首先要重视战略管理,走向科学发展,具体包括战略定位、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其次要明确发展路经,走向深度变革。大学深度变革要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具体来讲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二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构建人才队伍引进、培养、支助和科学评价体系;三要将研究与创新结合起来,构建国家目标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强化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促进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理论创新的创新体系。最后,高水平大学必须引领文化发展,走向文化自觉。
2008年01期 No.110 22-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赵慧珍;
18世纪英国妇女及其文学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当时政治、社会、思想、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对妇女问题,特别是对妇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公共及流动图书馆的兴起和发展、女性杂志的首次大量出现、女性文化消费群体的形成、女性职业作家的出现等多方面讨论了促成妇女地位和状况改善以及妇女文学发生、发展和繁荣的因素。
2008年01期 No.110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3 ] - 李丽;
认识并处理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对永恒的主题。从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上看,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确立和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突出文化的基础地位和经济的主角身份。从学理上看,无论从广义角度看文化还是从狭义角度理解文化,文化都游走于经济内外,并隐蔽地控制着经济,经济在文化的背景下展开。所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并没有错。
2008年01期 No.110 31-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7 ]
- 王维平;
本文从对马克思提出的科学抽象法的分析入手,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价值形式的分析所揭示的"20码麻布=一件上衣"这个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交换关系,不仅隐藏着各种价值形式的奥秘,而且隐藏着全部商品经济的奥秘,可以被称为商品经济的文明基因。本文分析了这个文明基因的优秀遗传密码和基因缺陷,从而对市场机制的双刃剑效应作了分析。本文认为现代市场机制是商品经济文明基因的沿承,在现实中,必须通过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扬弃,扬市场机制之利,弃市场机制之弊,在继承和弘扬人类市场经济共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向前进。
2008年01期 No.110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3 ] - 成新华;
农业组织的生成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本质需要。农业组织的发展解决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创业者自主创业、增加了国家税收、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产业竞争力、满足了居民生活需要、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等。280个农业组织的调查表明,随着农业制度变迁,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一批农村社会"精英"依赖于他们所形成的市场意识,运用他们所掌握经验、技术和逐步积累起来的资本,推动着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农业组织形式的变革,但现代经营理念和技术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组织化的发展趋向是经营合作化、联结产权化、运营开放化、管理现代化,培养企业家型的农业精英和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加快建立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拓宽农业组织的融资渠道、完善农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才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组织的发展。
2008年01期 No.110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0 ] - 李具恒;
创意本身——人类的精神、智慧、思想、知识等人性化特征的观念形态存在、整合与创新构成了创意经济的"信念硬核"。创意经济实现了后工业时代"多元经济"的整合,彰显"信念硬核",创意产业的聚合力强化"信念硬核"。创意经济时代,创意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竞争力围绕创意人才聚集而成的"创意阶层"展开。凝结创意的特别创造力构成"创意阶层"专有人力资本的内核。"创意阶层"的崛起态势与创意人才配置规律表征创意保护带的拓展。
2008年01期 No.110 45-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0 ] - 杨文举;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基于技术能力的技术追赶理论模型,并以中国自1990年以来的省份经济增长经历为样本进行了相应的经验分析。分析结论一致表明,技术追赶的实现需要建立在诸如经济中技术差距的存在、落后经济体拥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等前提条件之上。最后指出,落后地区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技术能力建设来实现在技术上追赶发达地区的目的,如不断地开展创新活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员、引进FDI和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增强开放意识等。
2008年01期 No.110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0 ] - 饶晓辉;
本文在考虑经济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利用LM(最小拉格朗日乘数)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我国1952—2000年间的全国基尼系数、GE、城乡基尼系数和内陆-沿海基尼系数等时间序列的数据生成过程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4个时间序列均为服从一个断点或两个断点的趋势平稳过程,结构断点出现的时间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相吻合。这说明了以政府为导向的经济体制结构的改革对我国收入平等有长期持续效应。
2008年01期 No.110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曹如中;戴昌钧;贺团涛;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续。引入劳动生产率来分析,中国巨大的金融资本需求空间、充足的人力资本市场、技术的持续进步、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体制改革的成功将使经济发展仍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2008年01期 No.110 61-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4 ]
- 谢俊贵;
基于湖南信息分化调查的部分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描述了我国城乡信息分化的严重状况,分析了我国城乡信息分化的知识差距原因,揭示了我国城乡信息分化与信息主体知识差距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知识分子的特有属性和特殊作用,讨论了我国知识分子在减缓城乡信息分化过程中肩负的社会责任。
2008年01期 No.110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0 ] - 陈佳琪;
中国汽车产业现在发展迅速,技术水平较以前有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制订新的技术引进策略以及如何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进行自主创新的问题。本文认为,引进新技术应与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相适应、与现有生产要素水平相适应,而技术研发应该建立在技术联盟的基础之上。
2008年01期 No.11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3 ] - 焦克源;郭光韬;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影响其身体健康和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则有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缺失以及经费投入不足、医药过度涨价和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多个方面。构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体,以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民家庭合同保健制度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治本之策。
2008年01期 No.110 73-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0 ] - 李玉华;王会兰;
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是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内在依据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动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伦理价值,而且实现了社会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价值是核心和根本,是其社会价值的存在依据;而其社会价值又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要求和保障。
2008年01期 No.110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58 ]
- 李喜英;张荣;
约纳斯认为,传统伦理学在本质上是人类中心论的,这种伦理学对技术时代的文明产生了负面影响。他基于对科学技术的哲学批判和伦理评估,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学,即责任伦理。他从责任的起源、实现及其基础等方面对责任伦理进行了理论探讨,不仅试图回答技术时代的责任伦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力图将责任原理[命令]运用到技术、医学与伦理学领域,表明这种责任伦理之于技术时代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效应。约纳斯对责任原理的论证诉诸道德直觉和神学奠基,在责任的实现途径上他既诉诸于集体权力又强调个体责任;而这种不同于以往伦理学的理论尝试根植于他对人类中心论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和价值别具匠心的理解。
2008年01期 No.110 83-8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56 ] - 吴宗铖;王国斌;
马克思在批判国民经济学、黑格尔辩证法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自然、社会历史观即新世界观,新世界观使马克思实现了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论变革。把财富作为历史问题、社会自然过程,劳动尺度是马克思运用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科学方法剥离历史幻象、建构科学劳动价值论并最终使经济学成为历史科学的批判尺度和建构尺度。
2008年01期 No.110 87-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9 ] - 王强;
道德神学的理性存在是以纯粹实践理性为根据的悬设,其形式表现为: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的二大公设。在其意义上不仅使至善的二因素——德行和幸福得以统一,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与至善的相称"使道德世界趋于最完美的相互和谐之中。
2008年01期 No.110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9 ] - 罗会德;王滨;
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应该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特别需要我们重视对创新环境的认识。创新环境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其对创新的影响是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特征产生作用的。优化创新环境的前提要以系统论为出发点,认识其复杂性。制约中国创新活动和人才成长的常常不是单一环境分别的力量,而是多个环境因素通过合力共同制约和作用的结果。传统文化与教育环境、市场经济与企业环境以及社会与政府环境的合力制约是典型的表现。
2008年01期 No.110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