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 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八个历史定位与思考

    王维平;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顾历史,直面现实,展望未来,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从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实践探索、体制变迁、打开国门、谋求发展、问题积累、继往开来等八个方面作了历史定位。在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和矛盾作了八个方面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对于涉及到改革开放前途的重大理论课题,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等方面作了思考。

    2008年04期 v.26;No.113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欠发达地区开发研究

  • 西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与对策

    肖湘雄;冯飞;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走出困境,对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小、缺乏活力、经济效益不高、运行不规范等困境主要表现进行成因分析,指出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组织成员素质约束,农户主体意识差,农户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等是导致其困境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西部地区农民培训与教育;培育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家培养与激励机制;理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政策建议。

    2008年04期 v.26;No.113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2 ]
  • 西部地区市场集群发展研究

    王兆峰;

    市场集群属于第三产业的集聚现象,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市场集群的概念特点入手,分析其产生发展的条件和动力,并结合西部地区分析了其发展市场集群的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市场集群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2008年04期 v.26;No.113 12-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1 ]
  • 甘肃省经济增长与投资的计量分析

    卢志宏;

    经济增长与投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甘肃省1978—2005年经济增长和投资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的具体关系,并提出政策建议。

    2008年04期 v.26;No.113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1 ]
  • 我国西部省区发展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郭海明;

    我国西部地区在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特殊性,致使正确认识和全面评价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区的发展状况,科学研究和分析制订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西部地区的基本特征出发,基于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设计构建了一套可用于实际测评西部地区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08年04期 v.26;No.11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 解读“人及其社会是文化的产物”

    钱兆华;高文芳;

    广义的文化分三个层面:心理层面、体制层面和器物层面。文化的核心是哲学,因为哲学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信仰体系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但人又反过来受文化模式的强烈影响和制约,从而成为文化的"产物"。这就意味着,不同的文化模式或文化背景决定了个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做以及信仰什么或不信仰什么,从而最终决定人及其由这些人组成的社会的性质和状况。

    2008年04期 v.26;No.113 24-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0 ]
  • 生存论视野中的孔子“自由观”

    张明;

    与西方立足于实现个人权利的外向度自由不同,孔子所谋求的乃是一种完善圆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由。这种境界自由来源于人不断否定当下,向着人之所是的方向去生存的鲜活生命力,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人进行自我超越的内向一维。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式的自由即超越,超越即自由,二者不即不离,相即不二。相比而言,这种生存论式的自由要比老、庄所追求的形而上学式的自由更具本真意味。

    2008年04期 v.26;No.11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9 ]
  • 文化的困惑与思考

    李丽;

    文明是文化的静态表现形式,文明之忧思的实质是文化之困惑。两种典型的哲学文化理解都有其局限和不足。由对文化定义和功能的分析可见,有序是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是社会秩序之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无序现象和行为从性质上看不是文化现象而是反文化现象。反文化现象的发生有其内在根据。思想史上,对反文化的警惕与质疑作为文化之困惑由来已久,当下更是有深入思考的必要与可能。

    2008年04期 v.26;No.11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经济论坛

  • 西方主要经济学流派关于政府职能的理论论述及实践启示

    刘华;

    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路径梳理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中三个主要经济学流派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论述,试图探析政府职能在各国经济发展历程中不断演进的真实原因,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我国各级政府与市场的有效互动提供理论与政策上的借鉴。

    2008年04期 v.26;No.113 37-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59 ]
  • 黑龙江省农产品虚拟水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磊;吴晓华;

    本文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虚拟水的相关理论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CROPWAT软件、CROP数据库和CLIMATE数据库对黑龙江省虚拟水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分析。通过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出了2003年黑龙江省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总量和2003年虚拟水贸易量。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是一个虚拟水净出口地区,2003年输出虚拟水量高达6.3058×109m3,占黑龙江省总供水的25.6%,粮食虚拟水净出口高达5.764×109m3,占农畜产品虚拟水净出口的91.40%。说明黑龙江省出口的一直以耗水量大的产品粮食为主。这种贸易状况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黑龙江是不尽合理的。从虚拟水的角度出发,黑龙江省的农产品产业结构及进出口贸易有待于作某些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节水型社会。

    2008年04期 v.26;No.113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53 ]
  •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联分析

    杜旭宇;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复杂和多元的关联,其中正相关和负相关又是最明显和突出的,这些关联主要通过经济发展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结果体现出来。立足经济发展的社会稳定对策要注重强化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正相关方面,同时弱化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负相关方面,将其积极效应发挥到最大限度,把它的消极效应减弱到最低程度。

    2008年04期 v.26;No.113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3 ]
  • 山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对山东经济的支持力研究

    侯风华;赵国杰;

    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本文讨论了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力,建立了支持力评价的指数模型,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经济支持力进行了评价。

    2008年04期 v.26;No.11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3 ]
  • 企业家创新能力配置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陈剑;黄寿松;

    企业家创新能力配置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当企业家创新能力配置于生产性活动时,将会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继而推动经济有效增长;反之,企业家将创新能力配置于非生产性活动,诸如寻租活动时,其能力体现在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调整,而对经济增长没有正面的推动作用,甚至会抑制经济增长。文章探讨了企业家创新能力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分析了企业家创新能力配置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思考。

    2008年04期 v.26;No.113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1 ]
  • 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尹继志;

    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实体经济的需求。国际收支顺差、储蓄率过高和银行资金运用不充分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流动性过剩在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推动资产泡沫形成、加大银行信贷风险等方面对宏观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除了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外,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培育市场和拓展投资渠道等手段,对过剩的流动性进行分流和疏导,使其转变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现实资源。

    2008年04期 v.26;No.113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6 ]
  •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上市公司软实力及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万红波;田五星;王海凤;

    软实力正在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软实力内涵进行了分析,简要构建了软实力结构模型,并引入公司治理理论,指出其对形成和增强公司软实力的重要意义。文章最后结合当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提出对软实力进行信息披露的迫切需求。

    2008年04期 v.26;No.113 65-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社会纵横

  • 论科学观之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朱荣贤;

    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有两个预设性要求:人们必须节制对现有物质资源的消费;人们必须以一种新的资源——知识资源取代物质资源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树立节约观念对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当前,科学观中的科学万能论思想导致理性生态的失衡,并在现实层面上为人们的浪费行为提供着"辩护",对人们节约观念的形成影响极大,使科学观成为影响人们节约观确立的观念背后的观念。确立正确的科学观有助于人们在确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同时,认清科学功能的局限性、相对性,从而对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

    2008年04期 v.26;No.113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2 ]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风险评价

    杨飞虎;

    本文分析指出全国社保基金应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估值洼地及增值机会,通过全球资产配置获得理想的风险收益预期,同时进行海外投资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层次分析评价方法探讨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具体的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以期对理论界及实务界有所帮助。

    2008年04期 v.26;No.113 74-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0 ]
  • 日本的生态旅游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时临云;张宏武;

    日本生态旅游管理的课题是促进对生态旅游概念的宣传和普及。管理政策包括:确定生态旅游实施的管理机构;制定推进生态旅游的基本方针;加强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和财政支持,以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指导;提出生态旅游推进整体构想和负责生态旅游推进的联络调整等。而管理对策则是制定宪章、开设网页、实施大奖、制定指南和示范推进等。我国应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和规划,同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教育以及人才的培养力度。

    2008年04期 v.26;No.113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0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55 ]
  • 科技伦理:治理社会风险的路径选择

    吴翠丽;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又给人类带来了难以预知的社会风险。人类对科学技术理性的无限滥用,是导致风险社会产生的价值根源。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介入伦理价值的维度,确立和倡导科技伦理的价值规范,是有效规避和治理社会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8年04期 v.26;No.113 84-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3 ]
  • 刚性需求和规划需求:房地产市场分析中的概念谬误

    孙斌艺;

    房地产市场需求概念是整个房地产市场分析的基础,也是政府和相关市场参与者准确把握市场的关键之一。目前在房地产市场分析中存在着一些影响深远的概念谬误,主要表现在对刚性需求和规划需求的误用。这些概念已经成为"房价只涨不跌"论、以刚性需求为基础的"房价存在坚实的需求支撑"论和以所谓规划需求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论的基本概念基础。仔细甄别这些概念有利于提高房地产市场分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008年04期 v.26;No.113 8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6 ]

科学与哲学

  • 意识的神经相关性、自发性与人类利他主义的客观基础

    袁建新;张华;

    人类利他主义一直是生物学和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意识的神经相关性和自发性表明了主体的伦理行为在意识的层面上是将对他人的福利意识和自身的关心同时关联起来的,这表明人类利他主义的客观基础可以从意识的神经相关性和自发性上得以理解。

    2008年04期 v.26;No.113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7 ]
  • 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

    刘文良;

    面对自然,科技可以主宰一切的观念是极端错误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是福祉与祸害同行。正确的自然观应建立在生态伦理与生态科学这两个基础上,"检视科学"与"敬畏自然"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护佑神"。人类不应该将作为智慧结晶的科学置于自然的对立面,在运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时一定要谨慎行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监督、制约和改造,是对科学技术负责,更是对人类、对整个宇宙负责。敬畏自然,才是真正的科学观,也才是真正科学的自然观。

    2008年04期 v.26;No.113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2 ]
  • 三代领导人论社会主义——在生命之道和生存之术的视野中

    彭立群;

    把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置于生存之术和生命之道的视野中,中国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实现途径的认识经历了逐渐深化和更加合理的过程。从毛泽东偏重社会主义生命之道,到邓小平倚重社会主义生存之术,再到江泽民致力于二者的初步统一,再到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自我批判、自我调整中逐渐走上了更科学、更合理的道路。

    2008年04期 v.26;No.113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经济与法

  • 隐私权的权利冲突与立法选择——以网络时代的“人肉搜索”为视角

    侯茜;宋宗宇;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使自己的隐私不受不合理的侵犯或在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可自由处分的一种人格权。在与公权力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公益优先为原则,但在特别情况下,应当优先保护隐私权;在与私权利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护隐私权。我国现行法律在立法思想、立法体系、立法定位和保护方式上仍存在不足,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建立起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相匹配的法律保障。

    2008年04期 v.26;No.113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84 ]
  • 社区治理的法治思考

    卢剑峰;

    笔者认为治理理论是一个组织框架,我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就部分包含有对"治理"的探索。也就是说,中国社区治理问题并不是新近才冒出的一个词汇,而是在扩大基层民主这一背景下出现的,这是中国在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探索的一个突破。然而,我国在探索社区治理的实践中,暴露出社区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社区治理结构不健全,社区自治能力不足,立法及法治理念滞后等问题。考虑到社区自治性不足和法治环境脆弱的实际,将法治框架置于社区治理过程,通过法治下的社区治理,使公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成功分离,建立一个社会力量与政治力量相互制衡的新的社会结构。

    2008年04期 v.26;No.113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54 ]
  • 财富与法律价值

    潘云华;

    参与波斯纳与德沃金围绕"财富与价值"问题上的争论,有助于我国法律对经济发展的规范。尽管德沃金基于多种理由否定"财富是个价值"的命题,但根据价值、法律价值与人类期许目标——幸福之内在关系,财富可以通过正当程序成为法律价值的一元。但理想法的法律应该是多元价值的艰苦的平衡。所以,我国必须避免把财富最大化当作法律的唯一突出的价值,也要防止"暂时牺牲法律的其他一些价值,优先发展法律的财富价值"这样片面的想法。

    2008年04期 v.26;No.113 112-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8 ]
  • 著作权保护客体的扩张与界限

    曹陇华;朱晓力;陶涛;

    电子化时代下,计算机程序软件和数据库这些新型的著作物成为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著作权保护客体得到了扩张,但也有一定的界限。

    2008年04期 v.26;No.113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62 ]
  • 论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摄制人类学纪录片的潜在价值——以甘肃为例

    任志明;赵国鹏;

    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在70多年的探索性创作中形成了不同于世界他国的中国特色与重要流派,以西部地区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别样风情为基调的中国西部纪录片特别关注人类学题材和自然环境题材的创作,并呈现出鲜明的西部特色。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省份的甘肃,同样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这些优势为甘肃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种种可能,蕴涵着相当的潜在价值。

    2008年04期 v.26;No.113 121-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8 ]
  • 网络组织成员伙伴关系演进及其对联合决策的影响研究

    朱礼龙;

    运用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网络组织成员间伙伴关系的演进,认为无论是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网络组织成员都只具备有限的信息,并且根据其既得利益不断调整和改善其策略,求得网络组织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节点利益分配过程的公平性,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进而,从社会资本角度出发,分析了网络组织成员伙伴关系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四个典型阶段的特征,以及各阶段的伙伴关系对网络组织联合决策产生的影响。

    2008年04期 v.26;No.113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