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谋;卡尔·米切姆;阿尔弗瑞德·诺德曼;彭家锋;
<正>在欧洲和北美,新冠疫情有时被人称为一场压力测试(stress-test),而在中国,则被喻为一面"照妖镜",贤愚美丑都在其中映照。这场疫情是对公众、政府和政治制度的挑战,许多问题和特征都在其中被揭示出来,我们居住在社会—技术世界或技术圈(technosphere)中的方式也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2021年03期 v.39;No.16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安德烈亚斯·福克斯;朱颖妤;
<正>刘永谋、米切姆和诺德曼对Covid-19疫情大流行所做的哲学思考——我认为也包含社会学和科学史的角度——十分清晰且有说服力。因此,我不会在个别问题上耽搁时间,而是做一个短小的但在我看来是重要的补充。三位作者准确地谈论了人口科学(Bev?lkerungswissenschaft)对当前疫情控制的意义。统计数字、彩色地图、曲线与模拟系统、指标与基本传染数,又一次向社会展示什么是"生物在一个生命世界中的含义"(福柯)。事实上,历史上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人口科学的观点不仅被少数专家和政治决策者急切地吸收,也被受检测的民众热切地去了解。早餐时看一眼发病值和R值已然成为新冠危机时期的晨间祷告。
2021年03期 v.39;No.164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史蒂芬·贝申;章亚菲;
<正>在具有启发性的文章《新冠视角:全球性瘟疫的哲学教训》中,刘永谋、米切姆和诺德曼在论点10中提出了民主理论方面的棘手问题,即严格的技术治理管控与一旁涌动的反叛的民粹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只能通过他们所称的"温和的技术治理"来调解。文章中的论述清楚表明,我们的词汇及其所包括的正面对立的姿态,并不一定能缓和对危机相关问题的观点看法。事实上,从科学技术研究(STS)的角度看可以提出一个基本问题,
2021年03期 v.39;No.164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珍妮·曼德;彭家锋;
<正>三位作者为讨论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的社会、政治以及技术治理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出发点。在下文中,我将讨论这场疫情的技术(甚至是技术治理)与政治层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新冠疫情似乎加强了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冲突。因此,三位作者警醒地提及一种"脱离和反对政治领域和公共价值观讨论的技术统治论思维定势(technocratic mindset)"(刘永谋/米切姆/诺德曼,论点2)。他们甚至勾勒出一种日益增长的紧张感,即"通过承认技术必要性来行使团结的‘理性的’人,与通过援引自由和人权来声称自己远离政治领域的有点鲁莽、叛逆的民粹主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刘永谋/米切姆/诺德曼,论点10)。
2021年03期 v.39;No.16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史蒂夫·富勒;彭家锋;
<正>由于新冠病毒在第一年就演变为全球性疫情,人们对病毒传播过程中真正的科学不确定性与有效的政治沟通和政策制定的需要之间的笨拙应对(awkward fit)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实际上,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每个国家的人民都在相当不同的实验中充当小白鼠,这些实验基于大致相同的科学,只是被应用于不同的地理、政治和文化条件下。
2021年03期 v.39;No.16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克里斯托弗·科尔南;王誾;
<正>这篇短文非常复杂,充满了各种想法,以至于想要回答所有相关的问题可能需要写几篇文章。因此,在这里我只讨论三个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技术哲学的作用相关,或者涉及多学科的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科学技术研究)的更广泛领域。关于这三个问题,我曾备受如下评论的鼓舞:
2021年03期 v.39;No.16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兰登·温纳;王誾;
<正>伴随新冠疫情的发展,寻求在其上升、蔓延和最终结果中吸取教训无疑需要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政策制定者、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在未来的许多年里的共同努力。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是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人口应对疫情爆发及其带来的严峻挑战所采取的不同方式。虽然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一些初步的比较可能有助于我们今后的思考。在许多重要方面,SARS-Cov-2不仅被视为与Covid-19感染相关的众多物理疾病的原因,而且成为广泛分化社会的反应与策略的强催化剂。一开始出现的突出问题有以下这些:谁将在确定关键问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021年03期 v.39;No.16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勒内·冯·尚伯格;王誾;
<正>面对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没有太多考虑经济问题,选择采取严格防控措施。这与西方世界流行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即我们都接受某种程度的"灵活"封闭,主要目的是挽救老年人的生命。然而中国人却在创纪录的短时间内扩大了医院的容量,并带回了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这几乎都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考虑之列。
2021年03期 v.39;No.16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勒内·乌姆劳夫;章亚菲;
<正>在2020年11月20日的电视讲话中,为了争取民众对开展新一轮Covid-19疫情防护措施的理解,德国总理默克尔称疫情的爆发和扩散"就像一场自然灾难"。这个把新冠病毒比作地震或是火山爆发的比喻,一方面来说,是试图自发却勉强地将事态自然化或者说去政治化,目的在于提升第二次全国范围封锁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默克尔的谈话中也让人们明白,她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在病毒感染者数量指数型上升后,一直实行的人工和电子的社交接触追踪方式已经完全不足以中断病毒的传播链条。
2021年03期 v.39;No.16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阿斯特丽德·施瓦茨;朱颖妤;
<正>在媒体报道中,SARS-CoV-2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是圆形的、通常是红色的、被一个总体来说是突出的辐射状花冠包裹着。在体系上它属于RNA病毒,是冠状病毒家族的一份子。在2002/2003的时候,就是SARS-CoV-1引发了SARS疫情。病毒学研究在SARS-CoV溯源中证实这种病毒能跨物种地存在于动物身上,并且可以将不同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进行重组。病毒首先从鼻子和咽喉进入,侵入身体细胞,改写它们的组建程序,打开细胞膜并把整个宿主身体占据为自己的环境,将其变成自我复制的场所。在宿主身体之外,该病毒相当脆弱,一旦作为气溶胶释出,它在各种物体表面上经过室温数小时后便不再存活,在酒精或醛类溶剂、加热或紫外辐射的作用下它的存活时间又会大大缩短。
2021年03期 v.39;No.16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梅剑华;
<正>理解心智是哲学家和科学家关心的头等问题。研究进路各有不同。朱锐教授从火的特征来理解人类的智能,续接上篇同主题文章,他认为对火的掌握体现了人类的递归智能,进而把递归分成三个种类:物理递归、计算递归和人的智能递归。尽管它们都体现"简单解释复杂"的自然原则,但人的智能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与自然递归有本质区别的递归,因为后者从根本上是以二阶或者更高阶的规则来实现的。这种由火的掌握所带来的高阶递归使得人类思想文明摆脱了自然的有限性原则,从而实现思想的无限性。
2021年03期 v.39;No.164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锐;
文章把递归分成三个种类:物理递归、计算递归和人的智能递归。尽管它们都体现"简单来自复杂"或者"简单解释复杂"的自然原则,但人的智能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与自然递归有本质区别的递归,因为后者从根本上是以二阶或者更高阶的规则来实现的。这种由火的掌握所带来的高阶递归使得人类思想文明摆脱了自然的有限性原则,从而实现思想的无限性。
2021年03期 v.39;No.164 3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余露;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及其管理日趋智能化。但是,数字技术却并未让每个个体同等受益,因而在数字领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数字鸿沟"。这不仅让不平等进入到数字领域,也加剧了社会领域的不平等,增加了社会分裂的风险。于是,人们试图通过给个体赋能去弥合"数字鸿沟",但这一进路将个体仅仅视作抽象的"数据或技术使用者",遭遇了"普遍主义政治"的困境。鉴于此,基于身份认同的差异进路主张让每个个体如其所是地进入到数字领域,在算法设计、数据收集、采样测试等环节都承认诸身份认同的价值。只有当诸身份认同在数字领域得到尊重、其价值得以承认时,赋能的背景框架方能夯实,赋能进路才能落到实处,真正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数字福利共享。
2021年03期 v.39;No.164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陈敬坤;
泛心论近年来备受瞩目,查尔默斯等人注意到,强人工智能势必会导致某种很强的泛心论观点。但是这种泛心论高度依赖信息概念或计算概念的适当阐释,可以说是一种以泛计算主义为基础的泛心论,与当前典型形态的泛心论有着重要的区别。强人工智能并不能为这种典型形态的泛心论提供实质性的支撑。同样,典型形态的泛心论也不能直接为强人工智能提供佐证。
2021年03期 v.39;No.164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末永高康;佐藤将之;
20世纪末年郭店楚简等新出土文献问世后,新的知识与见解也随之而来。基于此新知见,对孟子性善论的形成过程有一系列论考。本文即其中探讨《子思子》,特别是中庸篇的部分。中庸篇分为新旧两部分。其中以"中庸"为主题的旧的部分,根据文章形式来看,应该与《缁衣》《表记》《坊记》一样是为子思所作。以"诚"为主题的新的部分,虽然含有部分后世添加的内容,但其思想的架构应该也源自子思,比如,其中有与《性自命出》相同的"性即气"的思考,也有与《五行》相似的天道—人道的思考模式。而孟子在接受这些思想时是有选择的,比如说,子思的"诚"的思想实质上就被孟子抛弃了。
2021年03期 v.39;No.164 8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9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佐藤将之;熊奕淞;
1998年"郭店楚简"公布之后,学界对以此为契机的中国古代思想史重释研究一度抱有很高的期待,然而相关的尝试至今仍未有突破性进展。在此情况下,由末永高康撰写的《性善说的诞生——先秦儒家思想的一个断面》一书,不但对理解郭店楚简的思维方式颇具贡献,还就《孟子》思想的来源问题提出了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观点。在介绍当今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概况之后,对末永高康该书的主要论点、学术贡献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并借此提出有关在当前情况下应如何利用郭店楚简等新出土文献资料开展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观点。
2021年03期 v.39;No.164 10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正>本期论文继续在经典与热点问题之间进行思索。记得有学者说过,疫情之后,哲学成为了一种现实。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如何解读新冠疫情?来自中、美和德三国的3位技术哲学家对全球疫情技术治理展开了合作研究,在本刊2021年第1期发表了阶段性成果《全球疫情技治的文化比较》一文。本期设"笔谈"专栏刊发9位世界著名技术哲学家对上述成果发表的针对性意见的译文,以推进和加深该领域的研究。
2021年03期 v.39;No.16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正>我们的时代,与其说是科学时代,不如说是技术时代。在技术时代,忽视对技术的反思,哲学就不可能把握时代精神。高新技术对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运用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本书直面高新技术急速推进导致的诸多挑战,从技术理性盛行到日常的手机成瘾,以鲜活犀利的思考触及每个人在技术时代都会经历的诸多问题,激发人们努力思考如何将技术塑造成造福人间的"天使",
2021年03期 v.39;No.164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一、《科学·经济·社会》创办于1983年,系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季刊,曾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1998-1999,2003-2009)、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2013),2018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突出问题意识,聚焦学科交叉,刊登学术论文、海外译稿、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二、本刊2021年进行重大改版,将聚焦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数智技术与人文精神、量子科学与社会变迁、大数据时代科技伦理、统计哲学与社会测量、新文科理念下的计算社会科学、新技术与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开辟专栏。
2021年03期 v.39;No.164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