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龙;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可以表述为没有机械定理证明机器(或程序)能够只证明全部真的数学命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确定的逻辑定理,还对数学真理的本性以及人心与机器的关系等哲学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两个角度讨论哥德尔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第一部分从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出发,以此为工具来考察“人心胜过机器”反机械论中著名的“卢卡斯—彭罗斯论证”以及“哥德尔析取式论证”;第二部分则集中讨论哥德尔对图灵关于机械程序分析的看似不一致的评论,一方面他毫无保留地赞成图灵关于机械程序的分析,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断言图灵的分析中包含一个“哲学错误”,这个错误会导致图灵的分析为“人心无法超出机械程序”提供证据。最后从科尔纳对哥德尔式反机械论的最新研究以及当代人工智能在数学定理发现与证明方面的最新进展对哥德尔与人工智能的讨论做一些评论与展望。
2022年03期 v.40;No.168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张伟特;
笛卡尔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奠基人,开启了主体性哲学和认识论转向。对人和机器的本质的系统思考,促使笛卡尔提出了语言测试和理性行为测试作为判断智能的标准,但是他的机器理论和身心二元论框架使得他认为人工机器不可能通过这两个测试。因此,笛卡尔预言人工智能并无可能。本文论证笛卡尔哲学具有极大的复杂性,这个不可能性预言并未耗尽笛卡尔哲学思考人工智能问题的理论潜力,他的身心三元论框架在理论上并未排除人工智能机器的可能性,而且最具启发性的是,《沉思集》还潜在地提供了第三个更有潜力的智能测试标准:“我思故我在”测试。
2022年03期 v.40;No.168 3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1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 ] - 沈洁;
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理解、概念、认知、心智、数学基础和机器思维等话题的哲学思考都可以从人工智能的视角来加以探讨。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自然语言处理发展进程中,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对计算语言学中的某些发展产生了实质影响,这种影响是经由其学生麦斯特曼及其领导的剑桥语言研究小组而发生的。详细考察这段特殊的历史,藉此探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究竟是如何实际上对计算语言学发生影响的,由此呈现出哲学如何能影响人工智能中的一些特定领域。
2022年03期 v.40;No.168 5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