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专题:绿色转型研究

  • 碳中和:一项概念史的研究

    郑世高;

    采取概念史研究方法,融合实证范式、理论范式和历史范式,探究了影响全球气候行动的碳中和概念的演化和扩散。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概念社会化的路径,并通过全球气候治理的事实验证了这一理论路径。

    2022年05期 v.40;No.170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阶级、国家、革命

    R.W.米勒;简文亚;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利益、国家、意识形态、经济危机与战争、革命等相关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对资本主义的特殊认识扩展形成一般的社会政治理论,回答了在社会历史的动态过程中,资本主义是如何维持其稳定性、如何催生出了自己的对立面走向终结、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从何而来等问题。事实上,马克思阐述了资本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冲突关系,具体描述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中的过渡性逻辑。重新阐释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社会运动及其矛盾,提出关于社会阶级关系、克服资本主义可能性的问题,对于理解资本主义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创造条件的历史过程,以及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2022年05期 v.40;No.170 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10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科技与经济

  • 重大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评估及其与经济关联度分析

    郝琴;

    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区域科普工作也需协同高效发展。以2015-2018年全国科普统计省级数据为面板,选取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长三角、成渝地区区域,从科普资源密集度和科普资源利用度两个层面建立区域科普资源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分析影响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各指标与经济水平关联度,提出促进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议。

    2022年05期 v.40;No.170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中国铁路客运业的效率提升路径——基于Dynamic Network SBM模型的实证分析

    刘振;曾津;

    通过构建动态网络SBM模型来打开铁路客运过程的“黑箱”,测算分析中国铁路客运业的运输效率和运营效率。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铁路客运业的运输效率(0.810)明显高于运营效率(0.503);客运运输活动面临着运力总体上能够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与特定节假日期供不应求的矛盾,经历大规模的运力扩张后,运营环节应是下一轮铁路业效率提升的突破口;地区间铁路业发展不平衡,制定政策时需要因“局”而异。中国铁路客运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于运输和运营环节。技术进步是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动力源泉,效率改善的提升作用有限。

    2022年05期 v.40;No.170 5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科技与社会

  • 核产业项目的公众接受性研究

    张永梅;谭艳;陈文江;史毅;

    在风险项目的实施日益受到公众态度影响的背景下,公众接受性研究也日益兴起。有关研究成果目前主要集中在接受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接受性提高的对策等方面,而最具基础性的“公众接受性现状”则鲜有清晰展示和深入描述。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核产业公众接受性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某核工业基地开展的经验研究,重点讨论了对公众接受性的多角度测量与评估,发现公众对核产业的接受性是一种复杂态度和矛盾心理的呈现,而非简单的接受或不接受。并且以有条件的接受作为效益最大化的取舍,是公众在风险项目接受问题上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

    2022年05期 v.40;No.170 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人口统计学特征下的国际学生流动的内在动机——基于期望价值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先探性研究

    岳芸;马崟;

    推拉理论作为目前研究国际学生流动的主流理论,为理解国际学生流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解释框架,但是却忽略了对个人出国留学的内在动机的探究。本研究以一所中国东部“211大学”的来华留学生为案例进行了先探性研究(pilot study),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角度分析留学生留学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参与者比男性更倾向于出国留学;年轻的学生对兴趣价值的重视程度高于年长的学生;父母双方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对出国留学的期望和成就价值明显低于父母双方没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

    2022年05期 v.40;No.170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跨学科研究与理论创新

  • 经济动力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经济动力学与标准模型(Ⅰ)

    杨英锐;

    本文提出一个全新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动力学,是经济动力学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这是一篇导论,分为四节。第一节论述经济动力学的方法和意义。经济动力学应用理论物理标准模型作为新的概念化与模型化参考框架,超越牛顿力学框架势在必然。第二节简要概述了经济动力学及其标准模型的内容,其中包括市场动力学与其量子电动力学模型,两者共享U(1)对称群;亚经济动力学与其量子色动力学模型,两者共享SU(3)对称群;经济外部性动力学与其同位旋动力学模型,两者共享SU(2)对称群;普通理性机制与其希格斯机制模型,两者都造成自发对称破缺。另外,通过对帕累托效率的分析,概述了经济引力与其广义相对论模型。第三节为经济动力学提供三种必要的基础理论准备,详述科学观测论,经济学理性论和货币钱性论。科学观测论首先为经验科学引入观测方向性概念,为交叉学科观测提供了共享的正交标架,称为正交原理。由引入观测干扰度概念,区分了高干扰度象限与低干扰度象限,对应不同的数学路径,称为对角线法则。量子物理,高阶认知与经济前向观测同处高干扰度区,同属冯诺伊曼“是—否”类实验范围,适用相同数学刻画。经济学理性论在决策论框架下,定义了经济理性(人)、有限理性和普通理性三种经济学理性论,并定义了每种理性论在市场动力学的规范场论模型中的位置。经济理性是完美竞争市场的拟人化刻画,前者是全局规范势,而后者是全局规范场强。有限理性刻画的是具体市场参与人,前者是局域规范势,而后者的市场表现是局域规范场强。普通理性是市场基态,具有希格斯场的性质,并具备希格斯机制的功能,造成市场自发对称破缺。货币钱性论首先论证了其具有市场类光性,从而建立了货币钱性的狭义相对论模型。这是在市场动力学中应用规范场论模型的必要条件。在狭义相对论框架下,使用绝对价格(绝对时间),可以构造几何化的市场全局性钱锥(光锥)。使用固有价格(固有时,proper time),可以构造个体化的局域富锥穷锥,反映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2022年05期 v.40;No.170 9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书评札记

  • 由“质料”引入生命——评王嘉新《生命现象学视角下的胡塞尔“质料”概念》

    刘畅;

    现象学运动的研究主题既包含主体性经验,又涉及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生命现象学视角下的胡塞尔“质料”概念》一书从胡塞尔的质料概念出发,通过胡塞尔与舍勒、亨利的对话,展现了在理性主体与生命主体之间的关联与张力:首先在整体的视角之下,勾勒了该书的论证线索;进而就不同层次的“质料”及其与生命现象的关系进行考察,突出该书在生命现象学这一方向上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也指出了该书在界定主体的世界关联方面存在的不足。

    2022年05期 v.40;No.170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主编的话

    <正>金秋十月是见证很多历史关口的时期,也是我们在热冷交替之际进行深度思索的好时节,或谓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本期专题栏目为“绿色转型研究”,刊载了关于“碳中和”的研究。“碳中和”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媒体界探讨一个高频“热词”。郑世高运用概念史研究方法,融合实证范式、理论范式和历史范式,探究了其演化和扩散,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了建构了概念社会化的路径,通过全球气候治理的事实验证了这一理论路径。

    2022年05期 v.40;No.17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元宇宙陷阱》简介

    <正>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哲学家如何看待元宇宙?元宇宙是新技术的汇聚,还是资本新话术?元宇宙会取代真实世界,让穷人“逆袭”,使社会不再内卷吗?在元宇宙中,我身何处,我知何系,我心何属?元宇宙可能导致何种风险,会失去控制吗?本书以新科技与人的关系为基本线索,从人文视角全面审视元宇宙的兴起,聚焦于元宇宙的本质、历史、社会冲击、技术风险和应对策略,以及元宇宙艺术、元宇宙游戏、元宇宙中的人与自然等问题。思考如何让元宇宙服务于社会福祉和公众利益,直面元宇宙的挑战,警示可能的“元宇宙的陷阱”,呼吁社会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既是思想者当仁不让的责任,亦是本书的主旨。

    2022年05期 v.40;No.170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