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专题:元宇宙与社会治理

  • “元宇宙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化路径

    葛伟;田磊;

    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需求由物质关注转向精神追求,“元宇宙养老”应运而生。以功能与场景协同为发展理念,由元宇宙构建的开放包容互动的社会情境为社区居家养老产业注入情感慰藉,以适应养老服务由物资所需到精神所需的发展趋势。“元宇宙养老”在功能和应用场景上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协同,有助于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壮大智能养老产业等多重社会价值。为推进“元宇宙养老”由概念走向现实,通过“仿真式”“沉浸式”“交互式”三种技术来搭建“元宇宙养老”的外部实现样式,并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元宇宙平台与多元供给主体形成的全产业链体系来实现“元宇宙养老”的内部运营。但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养老”存在着诸如数字成瘾、技术依赖以及监管缺位等新型风险与挑战。为应对这些风险,需在数字健康、技术公共性定位以及监管体制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2023年01期 v.41;No.172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10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资本时空加速的政治哲学意蕴与时间解放

    徐娜;

    对现代资本“用时间消灭空间”扩张方式的批判离不开马克思早期对自然哲学时空置换辩证过程的分析。通过驳斥知性主观时空观和思辨唯心主义时空观,马克思指明了自然时间和劳动时间在生产劳动中的统一,然而当现代工业以量化的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生产劳动之时,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了时空置换的加速化状态和时空结构的不平衡性。加速化的时空秩序,处于政治国家所赋权的直接稳定性与市民社会货币共同体动态平衡的二律背反之中。此二律背反以其政治的维度凸显了资本速度的后果,而打破资本速度就要求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时空视域内,使新的共同体样式得以出场。

    2023年01期 v.41;No.172 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心智与智能

  • 自然认知的四种类型及其关系

    王雨程;

    近四十年,“自然的”“自然性”“自然认知”此类表述频繁出现在认知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用于刻画某些文化现象和认知类型的自然性特征,尤其在宗教认知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文化与认知以及科学的认知科学研究中为甚。其中,自然认知被认为是一种运行快速、自动化的、非反思的、不受意志控制、认知负荷小的认知机制,在解释文化的自然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收集并分析学者对“自然”一词的用法可以发现,自然认知实则可细分为四种类型。目前学界将自然认知的四种类型混为一谈,忽略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和本质差异,使得借助于自然认知解释文化现象和认知机制的自然性显得不具有说服力。

    2023年01期 v.41;No.172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超物理主义的心智与感知

    邓明艳;

    在当前关于心智的研究中有两条主要进路:一条以物理主义为大前提,讨论的重点聚焦于心智的可还原性;另一条则坚持心智的概念、意义和语言特征,即心智活动于理由的空间中。两条进路实质上都基于一个古老的身心二分前提,因此没有一条进路能够说明处于因果关系中的物身如何联系处于理由和意义空间中的心智。需要梳理两条进路各自面临的困境,挖掘其隐藏前提的虚假和问题,探索在彻底抛开这一总前提和框架下,如何适当地理解功能、心智和感知。

    2023年01期 v.41;No.172 3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布洛克的意识概念划分理论

    王子依;

    布洛克主张“意识”是一个混杂概念,至少可以划分为现象意识与通达意识,二者在概念使用与事实经验上均可区分。将论证通达意识独立存在面临逻辑困境,现象意识独立存在仍然面临方法论难题;两种意识类型表达不同的内涵,在语词使用上有进行概念区分的必要;但严苛意义上,并无可靠证据能够支持两类意识在事实经验上可区分。

    2023年01期 v.41;No.172 5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漫谈健康与疾病

    刘畅;

    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从量化的、不可感的方面来界定疾病与健康,这带来了许多好处,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基于亚里士多德式灵魂概念的“大健康”观念从可感的整体生活经验出发,为心、身健康的理解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健康不等于免除一切疾病,也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唯一标准。复杂的个体感受也应纳入到对疾病疗效的考量中。本质上,“健康”是一个出于对人类个体关切的人道主义概念。身体不只是生理健康的基础,也是精神健康的基础。让我们的观念系统更健康一些,是哲学的一项任务。

    2023年01期 v.41;No.172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人与技术

  • 技术药理逻辑与知识双重趋势——从西方左翼理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马丽娟;

    知识的传播与技术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孕育出的孪生兄弟,二者对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缺一不可。贝尔纳·斯蒂格勒从技术与人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药理逻辑,表明信息网络技术乃是一把双刃剑;生命认知资本主义理论分析了知识的公有制、公开性趋势与资本主义不断将其私有制、商业化的趋势之间此消彼长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二者都提出了今天资本与技术的发展中蕴含着的解放性与替代资本主义的因素。这两种理论对于把握资本主义当今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势都有重要意义,但都难逃乌托邦与空想的结局。

    2023年01期 v.41;No.172 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论技术活动中价值观念的形成

    肖梦涵;

    技术哲学研究经历了从传统批判到经验转向,再到价值转向的过程。技术人工物成为技术活动的焦点。技术人工物具身于周遭世界与我们发生关系。围绕技术人工物展开的技术活动全过程,横向上关涉设计主体、使用主体、周遭世界、技术人工物(客体);纵向上贯穿设计情境下的需要与利益确认、设计情境向使用情境的过渡中价值目标实现的初试、使用情境下的目标实现、使用情境向设计情境的反思四个历时性阶段。技术活动全过程中“人—技术—世界“交互关系的展开过程,同时也是技术价值观念形成的过程。深入探究这一过程,对当今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年01期 v.41;No.172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跨学科研究与理论创新

  • 市场动力学原理——经济动力学与标准模型(Ⅱ)

    杨英锐;

    市场动力学以经典电动力学为基础,以量子电动力学为参考模型框架,其构造自始至终贯穿布尔巴基结构主义思想。市场动力学研究价格、需求和供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光子、电子和正电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两者都属于单荷动力学范畴,共享U(1)对称群。市场动力学引入了市场荷,并以此分别定义了需求与供给。通过考察市场犹豫现象,为需求和供给引入自旋作为其内禀性质。于是,需求与供给可由狄拉克旋量定义。通过引入钱锥和价壳,定义了虚价格;需求与供给通过交换虚价格而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为费曼图所刻画。认知场具有极化决策的功能,由磁场所刻画。市场动力学认为,社会经济本身是一个实验,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是观测者。我们建立了市场观测的非对易关系以及观测信息的市场版测不准原理,并以此定义了量子版看不见的手。在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上,讨论了价格场与麦克斯韦场的关系,并引入了规范势的概念。高阶认知(包括博弈、决策与推理)引起的市场涨落(包括介观与量子涨落)。各种市场内在的涨落现象既是理解市场参与者认知又是理解市场相变的基础。定义了市场波函数的六个组分,即全局相因子,全局规范势与全局规范场强,以及局域相因子,局域规范势与局域规范场强。规范变换是量子电动力学和市场动力学的精彩部分,随后给出规范原理,说明全局对称性是局域对称性的必要条件。引入了四个算子,即牛顿均值算子、爱因斯坦钱锥算子、薛定谔演化算子和狄拉克场论算子,将这四个算子分别施用于市场波函数,呈现市场波函数的四种算子相态;算子态的改变,称为市场波函数的相变。

    2023年01期 v.41;No.172 9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 ]

书评札记

  •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与人类未来——兼评《增强、人性与“后人类”未来——关于人类增强的哲学探索》

    易显飞;

    基于汇聚技术(NBIC)的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对人类的身体、认知、道德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度”改造乃至重塑,这对人类的未来到底是祸是福,引发了不可回避的人文担忧。《增强、人性与“后人类”未来——关于人类增强的哲学探索》一书,是一部标准的从人文主义视角审视新兴前沿技术的哲学类著作。该书从概念分析、技术研发和社会传播三个层面勾勒出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概貌,对超人类主义与生物保守主义、超人类主义与后人类主义围绕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两场论辩进行了深刻的哲学阐述。对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人文审视应超越学术流派的二元对立,重新在“人—技术”的相互定义和相互建构的“后人类”观点中,描绘正在发生“技术性转变”的人类未来图景。

    2023年01期 v.41;No.172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主编的话

    <正>“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尽管西北的春天来得比江南晚一些,但学术复工的节奏不容耽搁。自2022年改版为双月刊,得到同仁们大力支持,数据上有了不错的推进,感激之余本期我们继续在技术、智能等跨学科领域作持久的探讨。元宇宙作为当前热门的学术概念与议题,为本刊所长期关注。本期专题刊载了葛伟、田磊二位作者对“元宇宙养老”这一新产物的思考,文章从功能作用、社会价值、

    2023年01期 v.41;No.17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科学·经济·社会》“智慧养老”专题研究论文征稿通知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5G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中,智慧养老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我国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2023年01期 v.41;No.172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