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济·社会

专题:因果与类比的理论和实践

  • 规律性因果结构推理与奥卡姆剃刀

    张寄冀;

    发现因果结构是许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如何从被动观察而非主动干预实验中推断因果结构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方法论问题。针对方法论中的简单性原则比较两个处理此问题的进路,一个是用干预的概念来定义因果结构,进而探究从观察性数据中推断此结构的可能性;另一个则遵循规律性因果理论的传统,以实际可观察的规律定义因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因果推断的方法。两种进路的现有方法都会用到某些极小化原则。在第一种基于干预概念的进路中,通常用到的极小化原则比较明显是方法论意义上的简单化原则或奥卡姆剃刀,而非当作因果概念的一部分或关于因果关系的本体论原则。但在规律性因果理论的进路里,极小化原则似乎是概念的或语义的原则。试图论证这个看似存在的差别并不真实:规律性因果理论中的极小化原则在因果推断中起的作用实际上也相当于奥卡姆剃刀。澄清此相似之处有一个重要后果:基于规律性因果的方法有可能借用基于干预性因果的文献中提出的各种奥卡姆剃刀来应对一些困难,值得进一步探究。

    2023年03期 v.41;No.174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类比的逻辑分析

    张立英;

    类比无处不在。然而究竟什么是类比?如何评估类比?类比和隐喻的关系如何?从逻辑学角度出发层层递进地分析以上问题,指出源自西方的“analogy”侧重于比较,中国的类比则侧重于分类+比较。结合以上分析重新审视了类比和隐喻的联系与区分:类比和隐喻都可以看作带结构的比较;类比是同类相比;隐喻是在异类中看到同理,是一种“聚焦模式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了带结构的比较,尝试打破一些思维上的陈规惯性,以更开敞和本原的方式去探讨类比认知的思维规律。

    2023年03期 v.41;No.174 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非图宾根基准下LLM ChatGPT的因果发现和因果推理能力

    邱德钧;

    基于图宾根基准在多学科的因果测试,建立了不同于该基准的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对(人文社会科学)因果关系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LLM在新的基准下因果发现中的能力和问题;探讨了在因果估计阶段,系统在数据或条件不充分下的因果推理能力。期望LLM以一种新的、友好的因果研究范式与传统方法结合,为我们日常处理因果问题提供全新的助力。

    2023年03期 v.41;No.174 2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在康德与谢林之间:《资本论》“鲁宾难题”新解及其当代意义

    谢亚洲;黄涛;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抽象劳动的理解具有生理耗费与社会建构的双重维度。苏联学者鲁宾认为这种理解蕴含着内在的张力,如何解释它构成了“鲁宾难题”。这一难题深刻地指出了劳动的物质基础与社会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指向了马克思对李嘉图与贝利的超越。因此,解答此难题就关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合法性。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鲁宾借助于形式与内容相同一的方法论提供了一种近黑格尔的解答路径,但却因为仅仅肯定抽象劳动的社会建构维度,制造了掩盖矛盾的封闭体系。而借助于谢林的黑格尔批判可以看到,“鲁宾难题”所揭示的内在张力其实指向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对“价值形式何以可能”的追问则为超越资本主义打开了思想缺口。

    2023年03期 v.41;No.174 4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哲学的贫困》中的“进步观”及其启示

    陈影;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了蒲鲁东在《贫困的哲学》中对辩证法泛神秘化的解读和应用,指出蒲鲁东把经济范畴视为一种超验的永恒概念的做法,忽视了现实社会的发展维度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哲学的贫困》彰显出马克思在西方思想史的逻辑链条中,对“进步”的重新思考,强调了社会进步呈现出的矛盾性和实践性品格。在当今的时代语境中,重审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不但具有学理层面的重要意义,在现实层面也有着必要性和迫切性。

    2023年03期 v.41;No.174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科技与社会

  • 农村社会工作中的亲密关系疏离问题——来自赣东北和赣南地区实务与调查

    尹忠海;赵一蕊;

    赣东北、赣南地处双循环的关键要地。在两地开展的实地调查和农村社工实务表明,随着现代性在乡村社会的流布,一定的时空条件中的亲密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疏离现象是社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因而,有必要系统理清亲密关系与疏离感的概念和特征,进而分析疏离感的生成机制。理论梳理和现实案例都表明,在开展农村社会工作时,有必要以亲属关系的介入和优化作为实践重点,以维护乡村亲密关系的基本三角稳定。在介入中,需要着眼于可持续性,谨慎而稳妥地强化存在的相互性,进而一手建构交往主体间的共享性,一手防范假性亲密关系带来的风险,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大发展提供合理性与合法性支持。

    2023年03期 v.41;No.174 6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技术赋能反垄断:区块链反垄断纾数字经济监管之困

    夏黑讯;袁爱香;

    技术与法的深度融合,不仅彰显了回应型法理论的内部理性,而且有助于实现外部实践理性的升华。现今,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多重冲突,反垄断监管理论也随之暴露出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准入壁垒高筑背景下事前监管缺位、平台法律责任合理限度的配置问题突出。为此,在坚持法治理性的基础上,借助去中心化平台生态、立体化监管体系及技术合规等架构赋能底层技术“链”,并逐步明确区块链赋能范围,确立赋能的合法性基础及培育复合型人才,推动反垄断法与区块链技术的耦合,回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最终实现区块链反垄断纾数字经济监管之困,推进平台反垄断监管之现代化。

    2023年03期 v.41;No.174 7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会话分析在广义论证中的应用——以罗永浩与王自如的网络直播辩论为例

    杨述超;陈彦瑾;

    论证是消解分歧的一种理性社会互动方式,是协调人们的态度和行动并形成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其中,会话型论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论证形式。近年来,广义论证理论提出了以“五步法”为核心的本土化研究方法,但关于会话型论证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还有待深入研究。基于广义论证的本土化研究方法,讨论了会话分析在广义论证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会话型论证的语篇块与层次性结构的具体分析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广义论证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以罗永浩和王自如之间的网络直播辩论为案例,演示了该方法的分析程序,讨论了该方法在论证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特点和优势。

    2023年03期 v.41;No.174 8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社会化机器人引发的“社会问题”探析

    刘壮;胡景谱;

    社会化机器人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深度融合集成的“拟人化产品”,在提升人类个体社会交往能力、观照人类社会情感生活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和系统来看,社会化机器人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替代精神劳动、造成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引发责任归属疑难“、两性关系”僵局和信息泄露风险。只有对社会化机器人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理性审思,才能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对策,促进社会化机器人规范应用和良性发展。

    2023年03期 v.41;No.174 10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跨学科研究与理论创新

  • 亚经济动力学原理——经济动力学与标准模型(Ⅲ)

    杨英锐;

    亚经济动力学研究人们的经济冲动结构与市场行为的关系。以布尔巴基结构主义为哲学考量,以量子色动力学为概念化手段与模型化方法,构建了亚经济动力学理论。其中,我们讨论了自由市场的深层结构并分析了米塞斯在其人类学论证中的失误。亚经济动力学是市场动力学的心理学基础。在前言的引导下,本文共分六节:(一)自由市场与冲动味荷,论题包括:自由市场的命运,食物链与心理学,以及经济冲动的味荷;(二)经济冲动的性质,论题包括:冲动与反冲动的味与代,以及冲动束缚态与分数市场荷;(三)弗洛伊德色荷空间与自旋,论题包括:泡利不相容原理与色荷,以及弗洛伊德人格论;(四)意识与胶子;(五)规范变换与SU(3)对称群;以及(六)一般讨论。

    2023年03期 v.41;No.174 11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主编的话

    <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盛夏的西北是避暑的好地方,也提供给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交流的好时光。这一期的思考也“上天入地”,穿梭在前沿和经典之间。本期专题“因果与类比的理论与实践”,是基于本刊2022年9月组织的“因果与类比的理论和实践”线上工作坊,相关领域的代表性专家围绕“因果与类比”展开对话和讨论。

    2023年03期 v.41;No.17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技术治理通论》简介

    <正>21世纪之初,技术治理已成为公共治理领域全球范围内的根本性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社会已成为技治社会,近来更是随着智能革命的兴起向智能治理社会新阶段演进。本书提出一整套原创性的技术治理理论,试图回答四个主要问题:如何理解技术治理,如何选择技术治理,如何调整技术治理,如何控制技术治理,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细部研究和操作研究的某种可选择的“脚手架”。

    2023年03期 v.41;No.174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學·经濟·社會》稿约

    <正>《科学·经济·社会》创办于1983年,系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曾是“甘肃省优秀期刊奖‘品牌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突出问题意识,聚焦学科交叉,刊登学术论文、海外译稿、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

    2023年03期 v.41;No.174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