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谋;
<正>主持人语: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发展迅猛,掀起一波席卷全球的AI发展热潮。关注AI发展状况的人不限于AI的研发者、推广者和AI发展的评论者、人文社科研究者,更包括深感生活将被AI深刻影响的普通公众。AI发展的问题,不再是纯粹技术问题,而是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公共议题。在最近Open AI发布Sora、马斯克开源Grok等一系列相关事件中,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清楚。在各种相关公共讨论中,AI发展现状尤其受到关注,其中的基本问题是:当前AI发展的大方向是否有问题,未来应该朝什么方向前进。为此,组织计算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等领域的八位学者,对AI发展现状进行跨学科反思,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2024年02期 v.42;No.179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刘永谋;王春丽;
在此轮AI热潮中,AI宣传术居功至伟,但也呈现出某些负面效应。除了娱乐化宣传外,当前的AI发展的娱乐化趋势还表现在研究方向、企业组织和评论研究的娱乐化,在产业方向、认知观念和现实战略等层面均有表现。有限主义的发展进路反对AI发展的娱乐化趋势,主张遵循有益AI理念,坚持AI以人为本,在推进AI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同时,有效治理AI、控制AI。最终从战略上引领AI技术为实体经济赋能,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
2024年02期 v.42;No.179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 ] - 刘伟;
目前,GPT、Sora很多人使用后仍深感其不足和欠缺,究其因,智能终究是一个多因、多果、多维、多元的世界,这意味着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涉及多个因素、产生多种结果、涉及多个领域和维度,并不是一个管理、一个数理、一个心理、一个生理、一个哲理、一组统计公式、一堆数学方程就能搞定的。若从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角度出发会不难发现:智能的形成和进化是由人、机器、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技术进步、理论研究、数据积累、算法优化、社会需求等,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这些因素相互配合和促进。还有,智能涉及多个维度和层面,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仅限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还包括推理、学习、决策、创造等多个层面,智能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维度和层面,使智能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复杂任务和环境。
2024年02期 v.42;No.179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杨庆峰;周颖;
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中超级智能的现实性与日俱增,这从实现超级智能的三条进路,即通用智能、具身智能和交互智能可以看出,对于人类来说,超级智能本身有失控的风险。因此,作为应对方案的对齐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对齐理解中,存在两种对齐概念的普遍误解亟待纠错。其中,价值化误解将讨论引入到“价值嵌入陷阱”里,技术化误解实质是技术主义,不仅遮蔽真正的问题甚至还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当超级智能来临,我们不仅要考虑人类的未来,还要考虑机器的命运。合约伦理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人与超级智能的“签约”不仅是建立边界的约束关系,更是在共存中相互塑造、互相理解的协同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类不仅通过超级智能的镜像照见自我,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塑造自我。
2024年02期 v.42;No.179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闫宏秀;李洋;
探寻作为技术发展目标之一的人与机(技)联盟基准,是当代技术哲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当下,由人工智能技术的拟人性与能动性所带来的技术与人类边界的模糊性使得价值对齐处于一种极为微妙的境遇之中。数智技术因其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影响而使得技术解决主义变得更为艰难,促逼人类必须对价值对齐进行事前审视。在此过程中,应避免因为先验的错误认识,而丧失利于制定未来有效人工智能治理和风险管理策略的基础即价值对齐。从人机(技)融合的视角来看,价值对齐虽然是人类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但要警惕以技术为价值对齐的基准生命线落入技术灾难主义陷阱。因此,对人之为人的守护必须是价值对齐的基准生命线,也只有基于此的价值对齐才是人类通往未来必经之路。
2024年02期 v.42;No.179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 ] - 陈永伟;
从历史上看,通用目的技术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AI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进步性和创新孕育性等通用目的技术的重要特征,它可以被认定为是一种新的通用目的技术,因而可以预见在较长期内,它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的AI技术发展还处于“播种阶段”,很多支撑其作用条件的因素还不具备,这就造成了AI技术无关紧要的表象。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当利用政策手段,为AI技术影响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积极推进该技术从“播种阶段”向“收获阶段”的转移。同时,也必须对“技术性失业”等AI可能带来的问题引起重视,并提前做好相关的预案。
2024年02期 v.42;No.179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 ] - 邱德钧;冯霞;
今天的预测技术和人类一直依赖的推理一样,正在成为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独立的驱动力。本文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指出了预测的不足,正是这种不足造就了今日AI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天生的缺陷,最终导致实现不了agent建立完备世界模型的目标。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目前的AI技术已经具有缩小人与人之间智力水平的能力。
2024年02期 v.42;No.179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兰立山;
生成式人工智能并非价值中立,它包含意识形态倾向,表现在它的算法、所使用的数据等方面。在具体的运用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诸多意识形态风险,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的渗透风险、意识形态的撕裂风险、意识形态的监管风险等。因此,需要占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高地,以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和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2024年02期 v.42;No.179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 樊姗姗;
智能技术本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然而,作为人类智能的模拟与延伸,智能技术有它自己内嵌的“自然需要”与“历史需要”。与人的“需要”不同,智能技术的核心“需要”可以简单归纳为“数据、算法与算力”。其中,数据是智能技术的“自然需要”,算法与算力在智能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更体现为“历史需要”。智能技术的“需要”依赖于人的“身体”作为其载体。这使得智能技术发展中的“数据需求”“算法需求”“算力需求”会依托于身体被异化为以消费为导向的种种娱乐化的“欲望”。当下,智能技术的欲望以更加规模化、数据化、全方位化、全时段化地被伪装成“普遍需要”。为此,良好的人机关系需进一步建立“以人为本”的欲望脱嵌机制。
2024年02期 v.42;No.179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空心化现象。许多人几乎已经习惯地将“空心化”与中国农村划等号,进而认为空心化不可逆,而农村的唯一出路在于城镇化。在这样的判断与舆论之下,拥抱城镇化与唱衰农村大有相辅相成之势。当然,中国农村的发展自有其轨迹,绝非任由舆论牵引。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相继推进,农村空心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扭转。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部分远离大城市的县域常住人口不减反增,即为明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农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
2024年02期 v.42;No.179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正>《科学·经济·社会》创办于1983年,系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曾是“甘肃省优秀期刊奖‘品牌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突出问题意识,聚焦学科交叉,刊登学术论文、海外译稿、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
2024年02期 v.42;No.179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下载本期数据